Dr. ENT.....專業、耐心、認真、親切......現職: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 專長:打鼾症、雷射穿耳洞、新生兒聽力篩檢、噪音性聽力損失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聲音處方 有效紓緩耳鳴 (人間福報2012-11-12)
聲音處方 有效舒緩耳鳴
人間福報 2012/11/12
【本報台北訊】台灣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有耳鳴困擾,有人認為耳鳴久了會產生耳聾、耳中風。為了讓民眾對耳鳴有正確認知,台灣耳鳴學會於今年成立,並培育國內第一批耳鳴治療師。學會網站也分享「耳鳴聲音處方」,可有效舒緩耳鳴症狀。
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賴仁淙強調,耳鳴是聽覺系統的「保護程式」,耳鳴出現,代表聽力系統因退化、藥物、常處噪音的職場環境等因素而受損,提醒患者應盡快找到原因,免得讓聽力繼續惡化,特別是單邊耳鳴者更要小心。
賴仁淙指出,有耳鳴應先進行聽覺系統評估,排除聽神經瘤等危險因素,大多數都是良性,若是聽力退化,可配戴助聽器改善。有些患者每到夜深人靜,耳鳴聲特別明顯,吵得無法入睡,他建議可透過聲音處方蓋過耳鳴聲,聽聽大自然的蟬鳴、流水聲,協助入眠。
(引用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81827)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日嗜睡、夜打鼾 恐患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2012-11-09)
日嗜睡、夜打鼾 恐患呼吸中止症
日期:2012.11.09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你也有睡眠障礙嗎?晚上睡眠品質不好,打鼾、或是一直睡睡醒醒;白天又無精打采,一副嗜睡症纏身的樣子;耳鼻喉科醫師張欣平指出,有打鼾,特別是同時有睡眠呼吸中斷,或睡眠品質不好,白天愛打瞌睡的人,不宜忽視這個問題不管,應接受檢查確定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張欣平表示,打鼾是睡覺時,呼吸道出現狹窄的徵兆,常因鼻塞、軟顎及扁桃腺附近肥大,或舌根大、下巴後縮引起。比較嚴重時會在睡眠中反覆出現呼吸道完全阻塞,旁人會注意到患者鼾聲停住十秒以上,然後掙扎一下才又開始呼吸,這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張欣平說,打鼾若發展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會對患者本身健康有影響,因為這等於在睡覺時,常有呼吸道阻塞造成缺氧,會驚醒影響睡眠品質,以致白天嗜睡。一段時間後,也會造成心肺功能變化,而出現高血壓、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為了提供這些患者更詳細的評估及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陽明院區成立第一個睡眠呼吸檢查中心,所謂睡眠呼吸檢查就是先在受檢者身上貼一些可偵測腦波、呼吸、心跳、血氧的線路,然後請受檢者依平常習慣入睡,紀錄整晚變化。
有這方面困擾的人,張欣平建議可以先找耳鼻喉科醫師做詳細的鼻咽喉檢查,找出睡眠時呼吸道可能狹窄的部位,再進一步接受睡眠呼吸檢查,確定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斷現象及嚴重程度。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21807&HN_Yr=0&HN_Mon=0)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睡個好覺真有這麼難!熬夜補眠補得了嗎?(鉅亨網2012-10-18)
睡個好覺真有這麼難!熬夜補眠補得了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優活健康網)2012-10-18 15:00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看著旁邊另一半呼呼大睡,自己卻一點風吹草動就被驚醒。晚睡晚起真的有比較不健康嗎?難道睡個好覺真有這麼難嗎?
一個人一整天扣除工作、吃飯及其他活動,剩下的時間都是處於睡眠狀態,家醫科醫師王健宇指出,睡眠十分重要,因為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也都會睡覺,睡眠能幫助恢復體力和腦力,舒緩壓力,增強記憶力,維持身體機能運作。而睡眠是以4-5個階段做一個週期,理想一個週期的長度是50-60分鐘,人體至少需要4個週期的睡眠才能達到理想睡眠,睡太少太多對身體都不好!
中醫師羅明宇也說明,睡不好、睡不飽對身體有的影響,包括:腦的思考能力會下降、警覺力與判斷力削減、免疫功能失調、內分泌不平衡及抵抗力下降,睡不好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倍,腦中風的機會則是一般人的4倍。睡不好對精神又有什麼傷害?精神科醫師陳炯鳴也說,睡眠的快速動眼期是身體記憶存檔的時候,所以睡不好記憶力就會下降。同時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2%。人如果長期沒睡好,會易怒、產生幻覺、大腦功能出現障礙;一般只要超過72小時不睡,意識就會陷入混亂!
我要怎麼知道我睡得好不好?陳醫師表示,可從健康睡眠標準的指標判斷,例如:是否30分鐘內可入睡?每次是否睡足6-8小時?睡眠期間不能起來超過1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
而許多人的常認為我晚睡晚起,但睡眠的時數是相同,這會對健康有影響嗎?羅醫師解釋,其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晚睡晚起對健康有害,只要作息規律、符合個人生理時鐘即可,但一般人睡眠時間普遍不規律,這將導致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不正常,搞亂個人的生理時鐘。
陳炯鳴醫師也指出,睡錯時間對精神是有傷害的,因為人體到了晚上會分泌退黑激素讓你想睡覺,而不正常、不規律的睡眠會讓睡眠品質變差,神經傳導物質、荷爾蒙包括生長激素都是看時間分泌,睡錯時間身體、精神都會受到影響。
有些人想說今晚要熬夜,我先來睡2小時補眠。王醫師也解釋,先睡覺,是可以補眠的,但補眠的睡眠長度要是正常睡眠的3倍才有效!所以先補2小時,大概能補到1/5的睡眠量。而大多數上班族常常利用假日補眠,雖然可以補到睡眠,但補不回對身體的影響!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醫:紋身、穿耳洞、抽脂 消毒不全都可能感染「分枝桿菌」(鉅亨網2012-10-09)
醫:紋身、穿耳洞、抽脂 消毒不全都可能感染「分枝桿菌」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中廣新聞網)2012-10-09 18:15
香港四名女子接受「DC-CIK」醫美療程後感染「分枝桿菌」引發敗血症,感染科醫師表示,民眾在進行隆乳、穿耳洞、抽脂、紋身等行為,都可能因為器材消毒不全而感染「分枝桿菌」,提醒民眾在進行這類療程時,千萬不要聽信廣告或是貪小便宜,否則「美容」不成,反變「毀容」。(吳霈蓁報導)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台大感染科醫師羅一鈞表示,日常生活中,會被「分枝桿菌」汙染到的包括點滴液、或是注射用的食鹽水,如果沒有消毒完整,就會被環境中的「分枝桿菌」汙染,避免的方法就是在醫療的過程中必須要完整消毒,整個管路和使用的輸液都要完整消毒。羅一鈞說:「例如穿耳洞的器械可能會消毒,但消毒用的消毒水如果沒有經常更換、沒有滅菌的話,就容易會讓上一個人的細菌帶到下一個人身上。」
羅一鈞表示,感染到「分枝桿菌」後,會出現發燒、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潰瘍及流膿,加上這種細菌抗藥性強,往往要合併好幾種抗生素治療。而香港的這個案例是因為細菌藉由輸液的過程直接進入血液,隨著血液蔓延到全身,會造成深部內臟的感染,進而導致敗血性休克。而一般醫美療程如果只是單純在皮膚上進行療程,可能只是造成局部的皮膚或皮下脂肪的感染,不太致於會蔓延到全身。
羅一鈞建議,民眾在選擇醫美療程時,千萬不要被比價格、比優惠、揪團促銷、或是過度誇大的廣告給吸引,提醒民眾除了價格之外,也要注意醫療品質的過程,畢竟這些東西會注射到人體上,萬一造成感染,反而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http://www.cnyes.com/life/Content/20121009/KFNAKH3HYUS0.shtml?c=life)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英16歲少女穿耳洞 竟引發心臟衰竭 (鉅亨網2012-10-04)
國中時期的小女生往往會開始在意外表,學習妝扮自己,在英國有1名少女15歲時與朋友一起去穿耳洞,卻沒想到疑似因穿耳洞使用的器具未完全消毒乾淨,細菌進入血管引發心臟衰竭,一度生命垂危,目前正等待心臟移植延命。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現年16歲的少女史密絲(Smith)於1年前穿了耳洞不久後,感到身體不適而前往醫院求診,醫生起初診斷為消化不良。然而,心痛問題並無改善,史密絲轉而尋求另一位醫師後,卻被診斷為心臟衰竭,且醫師表示,如再拖延下去很可能僅剩幾日可活。
此篇報導對於真正感染原因並無明確說明,研判應是由於進行穿耳洞時,器具沒有消毒乾淨,使細菌侵入血管所致。醫師建議需立即開刀更換心瓣膜,而在手術的隔天,突然心臟病發作,隨後也在加護病房住了近1個月才脫離險境,如今已過1年治療期間,尚在排隊等待心臟移植。
史密絲從小夢想就是要當專業舞者,如今卻因為這1件意外,使她只能躺在病床上休養。由於手術關係,在她的胸口留有一道長15公分的疤,但她不會刻意遮掩,因為她認為,這是堅強挺過手術的痕跡。網友們也紛紛留言鼓勵,祝福她能成功走過這次難關。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新生兒聽力篩檢合作診所一覽表
每一位小孩都有進行聽力篩檢的必要性!
嬰幼兒聽力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在三歲前。因為新生兒的週邊聽覺系統雖已發育完成,但大腦聽覺中樞要在幼兒出生後,不斷受環境中聲音刺激,才得以發育。
然而每一千個新生兒中,就有2-3個合併有單側或雙側聽損程度為輕度極重度不等的聽力損失,且有一半先天性聽力損失的孩童不具任何危險因子(如早產、遺傳等)。
所以幼兒的聽力損失若能早期診斷及加以適當的治療與復健,便能發展出與聽力正常孩童相當的語言能力。由此可見『新生兒聽力篩檢』之重要性。
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配合國民健康局聽力保健資源中心先驅性計畫,在以下各醫療院所皆可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只要您的寶寶出生滿24小時,無論年齡再小都有符合該年齡可以使用的聽力檢查方式。
台南地區
高雄地區
國軍高雄總醫院 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號 07-7496751
|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睡滿7小時 保持記憶敏銳 (台灣新生報2012-09-17)
睡滿7小時 保持記憶敏銳
記者黃子倫/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17日 上午12:07
一項針對護士健康狀況的研究發現,晚上睡滿七個小時,能保持其記憶的敏銳性。
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研究發現,有四千多萬名工作者每晚睡不到六小時。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每天睡眠超過或少於七個小時,與心臟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相關,由於心臟疾病及糖尿病與記憶問題增加可能有關,所以推測睡眠時間也可能影響記憶。
研究人員檢視超過一萬五千位護士參加健康研究的數據,請他們回答平均一個晚上睡多久。並在安排受試人員接受一系列的記憶測試,包括:工作、日常生活的狀況等等。每隔一年進行一次,共六年。
結果發現,受試人員從中年邁入老年後,若睡眠少了兩個小時以上,記憶力會變得比較差;而睡足七個小時的受試人員,在記憶測試的表現上也較優秀。美國阿茲海默氏症協會的狄恩‧哈利博士指出,這篇研究沒有顯示出因果關係,只是睡眠和記憶力之間有關,讓我們除了預防心臟疾病和糖尿病之外,又多了一個晚上要有良好睡眠的理由。
研究作者迪摩爾博士表示,希望這篇研究最終能導致新的策略,以防止記憶和思維能力受損,以及阿茲海默氏症。研究人員也正試圖找出,睡眠是否會影響保護老年失智症的大腦化學物質。
他建議,包括周末都要保持正常的睡眠和起床的時間,建立規律、舒緩的睡前活動,例如泡熱水澡,然後讀一本書或聽著輕鬆的音樂,避免咖啡因、巧克力、以及尼古丁;另外,要睡在舒適的床墊和枕頭上。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