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扁桃腺體是一群淋巴上皮器官,位在上呼吸消化道的入口處,由上而下依序區分為下列四大部分,(I)咽部扁桃腺(又稱腺樣體)—位在鼻咽部的頂壁與後壁;(II)管狀扁桃腺—位在耳咽管周圍;(III)顎部扁桃腺—位在軟顎前後柱(pillars)之間;(IV)舌部扁桃腺—位在舌頭根部。
這些淋巴器官是由早期的口鼻腔上皮發展而來,由淋巴細胞浸潤其中,外表覆蓋呼吸性上皮組織,腺體表面常形成許\多內陷而呈現深淺不一的腺窩,其中,顎部扁桃腺是所有扁桃腺體組織中最大的,位於口腔後端,血液供應主要由五條動脈與二條靜脈負責。
雖然在胚胎時期這些扁桃腺體已存在,但他們是在出生後才具有清楚的結構與外觀。他們在幼兒一歲至三歲之間開始快速增長變大,三歲至七歲之間達到巔峰,在青春期初期開始緩慢變小。
生理
扁桃腺體主要是由B淋巴細胞組成,根據現有的醫學知識,扁桃腺體涉及製造抗體、干擾素與淋巴球激素,因此他們被認為與體內的免疫系統有相關。這些組織在三歲至十歲期間最為活躍,自青春期開始逐漸減低其免疫功能。
病理
在幼兒時期,扁桃腺體最常出現的二大醫療問題是阻塞性肥大與感染。
扁桃腺體肥大常常是因為免疫活性增加所致,肥厚增殖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唯有當扁桃腺明顯過大,導致幼童出現阻塞性呼吸中止症狀,才需做進一步手術處置。
扁桃腺體表面由於有許多腺窩,容易藏匿食物殘屑、致病性細菌等,因此可能造成感染發生,一般而言會先採取抗生素治療,一旦出現反覆性扁桃腺發炎病症時才考慮做進一步手術處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