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急性中耳炎_ 署立台南醫院耳鼻喉科林政佑醫師


急性中耳炎  
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政佑《2005-08-16

「中耳炎」是小兒感冒最常見的併發症,其中,罹患急性中耳炎的情形非常普遍。它的好發年齡,在半歲到六歲之間,以三到五歲最多,七歲以上的兒童則少見。好發的季節,在台灣以秋末冬初及一至三月最多。大致來說,易患感冒的季節,也是急性中耳炎發生率增高的時期。致病原因除了是因幼兒早期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之外,主要是連通鼻咽腔與中耳腔的耳咽管又短又平,纖毛組織也不夠成熟,鼻腔及鼻咽腔的分泌物極易逆流至中耳內,導致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會引起疼痛及發燒,故不會用言語表達的小孩會有哭鬧不安、發燒、厭食以及用手去摸或拉扯耳朵的症狀;診斷上,醫師會以耳鏡來檢查耳膜,看耳膜是否有充血紅腫的情形;嚴重時,可發現中耳內膿樣分泌物將耳膜脹得鼓鼓的;治療方面,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一般需連續服用十天至二週,有必要時應施行鼻腔或鼻咽腔分泌物的抽吸。若耳痛及發燒未在開始治療後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之內減輕,應考慮更換抗生素,並排除其他器官感染的可能,有必要時應切開耳膜排膿並作細菌培養。

根據統計,小兒在三歲以前只有三分之一沒得過急性中耳炎,有46%得過三次以上,16%得過六次以上,而且有得過急性中耳炎的小孩以後感冒再復得機會會增加。由於中耳位於耳道深處,檢查不易,所以容易被忽略。譬如醫院裡,當有小孩因發燒不退而住院,有些醫師在排除扁桃腺炎、細支氣管炎、泌尿道炎症的可能性之後,往往將病因歸咎於免疫系統不良,而施以免疫球蛋白治療.卻忽略了罪魁禍首可能是反覆性的急性中耳炎。

另外值得一提,一般診所的醫師對於急性中耳炎,大多會給抗生素治療,唯診所給予處方的時間約在二至三天,當症狀減輕或消除後,家長常會掉以輕心,忽略了繼續追蹤治療的重要;直至小孩看電視時音量開得很大,或是有人呼喚時反應變得較遲緩,才發現小孩聽力有了問題。但當家長驚慌地找醫師檢查時,小孩往往已由急性中耳炎轉變成慢性的積液性中耳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