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耳聾
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黃國衛 醫師 發表日期:2009-10-16
小劉今年四十五歲,從年輕開始即在吵雜的板金工廠努力打拼,且在工作中都無戴防護設備,直到最近發現開會時與同事對話時常聽不清楚甚至吃力。小佑今年二十出頭,從國中開始跟隨流行而常常邊走邊聽隨身聽,也常與朋友到KTV通宵歡唱,直到最近才慢慢發覺和朋友對話常聽不清楚。馮奶奶現在在家看電視時兒子都會唸:媽,把聲音轉小一點,開那麼大聲隔壁鄰居都聽到了啦!邱爺爺幾乎天天到公園和朋友一起下棋打發時間,不過最近感覺朋友”將軍”都說的特別小聲,害他不易注意到而輸棋。您有以上類似的困擾嗎?小心,要注意您的聽力狀況嚕!
約二十年前的台灣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實在稀少,但隨著工商業發達與科技的進步現在幾乎人人都有視力問題,走在路上總看到身旁的路人戴眼鏡已覺稀鬆平常;同樣的,聽力損失也隨著社會的進步也有年齡有漸漸下降的趨勢,而助聽器就像我們的眼鏡一樣,眼睛度數不夠時可藉由眼鏡讓我們看的更清楚,耳朵度數不夠時也可藉由助聽器幫助我們聽的更清楚,藉由這些輔具的幫助讓我們的生活品質更接近原始。
然而,這群聽力些微損失的朋友雖可藉由助聽器幫助聽的更好,但卻常因擔心外界的歧視而遲遲不敢解決聽力問題,因而拖延了配戴助聽器效果最好的黃金時期。助聽器為放大足夠的音量讓耳朵聽到足夠的聲音,聲音傳入大腦後將由大腦做後續的解讀,而大腦對聲音解讀的能力我們稱之為:辨識力。當腦部沒接收聲音刺激時間越長,則會有辨識力下降之現象,而辨識力好壞將影響配戴助聽器的成效,若辨識力較差戴上助聽器常有聽到聲音但聽不清楚的困擾,因此及早配戴助聽器是必要的。
儘量不要在意外界對助聽器的異樣眼光,相信隨著時間的變遷,再沒幾年大眾對助聽器之印象將會顛覆傳統耳聾的想法改為:戴助聽器就跟戴眼鏡一樣。因此,有聽力問題請儘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