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流鼻血


    鼻子除了呼吸以外,還有潮濕與溫暖外界空氣的功能,於是鼻腔內之黏膜含有豐富的血管,並構成血管叢。小兒流鼻血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發生在鼻中膈前半,也就是在鼻孔內上方,這是一個豐富血管網的位置,同時也是一個暴露於外界且最易受傷的位置。
    小孩子血管較為脆弱,只要稍微碰撞很容易破裂出血,乾燥寒冷的空氣刺激、鼻中膈彎曲、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都是流鼻血的高危險群。因此當小孩得到感冒,若伴隨頻繁打噴嚏、大力擤鼻涕、用衛生紙挖鼻孔等動作,就容易造成鼻出血,而中老年人則以高血壓患者較常見。
    家中遇到家人流鼻血時,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冷靜,遵循以下簡單的步驟大多都能輕易止血:首先應確定流血一側,低頭朝下,坐著或站著,張開嘴巴,用拇指及食中指由鼻翼向鼻中隔部位緊壓鼻子前部位不放,持續約10~20分鐘。放開手指後若已沒有再出血,就表示出血情形已暫時控制住,此時切忌再用力擤鼻或摳鼻,容易造成再次出血。一旦流血超過20分鐘就應該考慮送醫,做進一步的處置了。千萬不可在出血時塞入棉花或衛生紙條,避免移除時又造成鼻子內部新的傷口,出血情形會更嚴重。
    過去習慣將頭後仰鼻子朝上,甚至躺下,這是錯誤的做法,事實上只會讓血向鼻咽繼續流,外面看不見而已,同時咽喉部的血液被吞入食道及胃腸時,會刺激胃腸黏膜,產生不適感或嘔吐,萬一被嗆入氣管及肺部,後果不堪設想!至於冰敷,目的在使局部血管收縮而達到止血的效果,所以要冰敷在鼻部而非額頭,才有效!
    在臨床上常遇到鼻出血的病患反覆發作,其實在流鼻血後一週內,鼻黏膜血管尚未完全長好前,一再搓揉鼻子會使得阻塞血管的血塊提早脫落,就會因血管叢糜爛而反覆流鼻血。因此除了至少一週絕對禁止挖鼻子,並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避免鼻子癢痛,以及使用油性軟膏,早晚以棉花棒沾上藥膏塗抹鼻腔前庭部,避免鼻黏膜乾燥,同時不要吃過熱與太過補身的食物或做劇烈運動等以減少復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