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常會併發急性鼻竇炎
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政佑《2005-04-22》
記者郭美杏/專題報導
小兒鼻竇發育不完全,鼻竇腔黏膜與鼻腔黏膜相通,因此幼兒感冒常會併發急性鼻竇炎,尤其是過敏體質孩童,而且鼻道開口會有膿狀分泌物,不會自行擤鼻涕的病童,黏稠的鼻涕會使病症惡化,甚至有變成慢性鼻竇炎之虞。
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政佑說,人類的鼻竇腔共有四種,它們是圍繞著鼻腔,藏在顱骨內左右成對的四組,含有空氣的空腔,分別是上頷竇、篩竇、額竇與蝶竇,剛出生的嬰兒只有上頷竇、篩竇,這二種鼻竇要等到六歲左右才會發育完全,其它二種鼻竇要到青春期才算完全發育。
因此,彼此相通的鼻竇腔黏膜與鼻腔黏膜,所以一旦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容易引起急性鼻竇炎,特別是鼻炎患者,故孩童好發鼻竇炎的主要季節與流行性感冒的季節相同,通常以秋冬季節為主,簡言之,急性鼻竇炎與過敏性鼻炎有相對關係。
林政佑指出,小兒鼻竇炎主要的臨床症狀,包括鼻塞、流膿鼻涕、黃鼻涕倒流等症狀,持續一週未癒;夜間咳嗽有痰聲,用嘴巴呼吸,睡眠不安;早晨起床時,眼皮水腫、眼角有膿狀分泌物;早上易前額頭痛,大多屬悶漲痛,下午症狀減輕等等,因此,當小兒長期感冒無法痊癒,而且膿性分泌物出現在鼻腔或後咽壁,超過一星期以上,即要高度懷疑是小兒急性鼻竇炎。
臨床診斷依據是中鼻道開口有膿性分泌物,藥物治療最主要的是服用廣效抗生素,通常需要 10~14天的療程,並且定期局部治療抽吸鼻涕,因為小孩子通常不會自己擤鼻涕,這些黏稠鼻涕的堆積會使情況更加惡化,所以藉由鼻腔抽膿常可以得到良好的排膿效果,減輕症狀,進而避免變成慢性鼻竇炎。
林政佑強調,小兒感冒為避免引發耳鼻喉的合併症狀,正確的擤鼻涕方法也很重要;一般人常會拿衛生紙或手帕,用手指貼住雙側鼻孔,一鼓作氣地捏緊鼻翼用力作擤鼻涕的動作,這是非常錯誤、具危險性的方法。
因為上述的擤鼻涕方法會使鼻腔或鼻咽部的分泌物,因為受壓力而迅速地被擠入耳咽管開口,並進入中耳。事實上,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應該先用手指按住單側鼻孔,輕輕地擤鼻涕,然後再改按住另一側鼻孔,做相同的動作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