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林醫師勉勵各位同仁的話

成功是給堅持到底的人,
希望是給時刻積極的人,
機會是給準備完全的人,
使命是給願意承擔的人。
2012.05.29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美研究睡覺打鼾 罹癌死亡率高4.8倍 (TVBS 2012-05-22)



睡覺時常打鼾或是有其他睡眠呼吸障礙,睡不好真的很困擾,不過不只會影響白天作息,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科學家,在一項長達22年研究中,檢視1500人罹患癌症的機率,結果發現患有嚴重睡眠呼吸障礙的民眾,罹患癌症死亡率是沒有類似問題者的4.8倍,提醒民眾重視睡眠呼吸障礙的問題。
睡夢中被自己的打鼾聲嚇醒,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晚上睡不好,翻來覆去,睡眠呼吸中止,不只影響白天作息,研究顯示可能促進癌細胞生長!
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科學家,檢視超過1500位民眾,長達22年時間,結果發現有嚴重睡眠呼吸障礙的病患,罹患癌症的死亡率是一般民眾的4.8倍;中度睡眠呼吸障礙者,癌症死亡率則是一般人的2倍,即使輕度患者,死亡率也高出一般人10%
北醫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打鼾)氧氣濃度不足的情況下,造成我們全身的細胞長期缺氧的情況,身體累積這些廢棄物,無法排除,(增加)細胞變性的可能性。」
不過一般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的民眾,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有關,研究人員考量這些因素後,發現睡眠呼吸障礙跟癌症的關係依舊存在,兩者關聯性雖然還要進一步研究,醫師提醒睡眠問題不能輕忽。
戴承正:「如果病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還要檢查呼吸道上有沒有其他阻塞的問題,或是什麼問題造成他呼吸中止症候群。」
鼾聲過大,血氧濃度低,還可能成為癌細胞的養分來源,改善睡眠障礙,不只能讓枕邊人耳根清靜,還能順便抗癌。

睡太多或太少 對心臟都不太好 (中廣新聞網2012-05-02)

睡太多或太少 對心臟都不太好

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公佈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睡覺時間不見得是越長越好,睡不夠跟睡太多,發生多種心臟疾病問題的機率都不小。

這項由芝加哥醫學院心臟病學專家領導的研究發現,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或多於8小時的成年人,發生多種心臟病問題的危險機率較大。 睡眠太少會引起血壓波動,進而明顯增加中風、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另一方面,睡眠過多是缺氧的表現,會增加心絞痛和冠狀動脈變窄,導致心臟供血供氧不足等問題。

好的睡眠不僅讓人一天精神百倍,在夜晚進入深度睡眠時,心率減慢、血壓降低並且平穩,心臟也會得到很好的休息。

他們建議,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應該盡可能保證起居定時,睡眠充足,不要熬夜。晚上沒睡夠七小時,或者睡得不深等睡眠品質不好的人,最好養成適度午休的習慣。另外,要能保證晚上10點到早晨5點的優質睡眠時間,通常人體在這段時間能達到深度睡眠,這是緩解疲勞的最佳時段。

睡覺有呼吸問題 易患憂鬱症 (中央通訊社 2012-04-02)

睡覺有呼吸問題 易患憂鬱症
中央通訊社 – 201242日 上午10:46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日專電)4月號「睡眠」(Sleep)醫學期刊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最新研究發現,睡覺時若有呼吸問題,出現憂鬱症的機率將提高。
這項研究由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流行病理學家惠頓(Anne Wheaton)主持,分析9714名參與全美健康與營養問卷調查民眾所提供的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的男性,出現憂鬱症的機率是其他男性的2.4倍,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女性,出現憂鬱症的機率更是其他女性的5.2倍。
惠頓表示,睡眠時如果會發出鼾聲、喘氣或停止呼吸,幾乎都會有憂鬱症的症狀,包括感覺沒有希望,以及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研究人員在結論中指出,除了失眠及睡醒後仍感到疲倦等常見因素外,呼吸問題也是與憂鬱症有關的睡眠問題,這項研究有助於醫學界治療患者時把這項因素納入考量。
究竟呼吸問題如何導致憂鬱症風險提高,仍有待更多醫學研究進一步探討,但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原因之一是有呼吸問題的人睡著後,睡眠其實是片段的,或是他們睡著後血液中的氧氣指數會變低。(101.04.01)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長期睡眠不足 醫生:健康易亮紅燈 (原住民族電視台2011-01-06)


奇摩新聞 原住民族電視台【Kaykay/朗嘎魯】
 更新日期:2011/01/06 17:15

天冷時,大家都希望可以在被窩裡待久一點,這時候,睡眠品質更顯得重要,尤其在都會區,一些從事服務業或輪班勞動的原住民族人,更不在少數,常年都得應付早晚輪值甚至大夜班的生活型態。家醫科醫師提醒這類生活型態的民眾,更不可輕忽睡眠的重要,因為睡眠品質不好,導致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往往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事實上,同一個時間點,有些人可能工作了一整天,才剛要上床睡覺,像是大卡車司機或是部份服務業,如果白天難入眠,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健康就會發出警訊。
針對輪值工作的人,醫師建議排班最好從白天班、小夜班、大夜班,循序順時間的輪值最為適當。
根據專家研究,身體要能適應不規律的輪班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雖然也有學者認為身體是完全無法絕對適應不規律的睡眠。不過對於一定得在夜間工作的人,睡眠專科醫師還是提出一些建議。
醫師表示,睡眠不足容易失神、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容易造成職業上的災害,不但危害自己,也會傷害到別人,不過就目前職業災害的認定之中,並沒有睡眠障礙這一項,但是對於隨時需要待命、輪值工作的人,因應對策就得想辦法利用小睡補足睡眠,飲食可以多攝取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避免油炸難消化的食物,不要在肚子餓或是吃完大餐後倒頭睡覺。

小朋友打鼾 應就醫檢查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1/07 04:11  )
 文/王雅欣

某次餐敘中巧遇隔壁的王太太,她提起自己5歲大的兒子,剛出生時就發現睡覺呼吸音比較大聲,當時沒太在意這個問題,沒想到小朋友一天天長大,睡覺的呼吸音也越來越大聲,這才驚覺原來是打鼾聲。

她仔細觀察小朋友,還會出現有如驚嚇般的肢體抽動,王太太剛開始以為是小朋友做噩夢,但是發現發作的頻率越來越密集,王太太開始疑惑:小朋友睡覺時打鼾,到底是不是代表睡得很熟很香甜?

◎為什麼會打鼾?

根據耳鼻喉科醫師指出,打鼾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結構出現異常,常見在小朋友口腔兩側的扁桃腺肥大,以及鼻咽部的腺樣體增殖,進而使呼吸道有部分受阻塞,當睡眠時呼吸無法保持順暢,便會造成每晚的鼾聲連連。

◎有什麼影響?

根據統計,有5%15%的小朋友會出現習慣性打鼾,而打鼾最常見的年紀則以49歲為主,當小朋友打鼾嚴重時,約10%容易併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侯群,而輕微打鼾的小朋友,有可能造成睡眠品質不良、睡得不安穩,造成白天注意力缺乏、學習力降低,甚至會因為干擾生長激素分泌,而導致發育不良,或是因為呼吸不順暢造成長期缺氧現象,以致加重心肺系統的負擔。

◎該怎麼辦?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任何一位睡覺會打鼾的小朋友,都應該接受醫師詳細檢查,以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疾患。若您的小孩有習慣性打鼾或睡覺時有張口呼吸的情形,都應該帶他到睡眠門診,給醫師做詳細檢查,並且視情況由醫師進一步安排多頻道睡眠分析儀檢查,以幫助診斷是否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夜間血氧濃度下降情形。

◎如果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治療?

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2002年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指引中,把扁桃腺切除術及腺樣體切除術作為大多數兒童的第一線治療方式。但是對於極度肥胖的小朋友,單純切除扁桃腺及腺樣體也許仍然不足以改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情況,原因是舌頭及咽喉部黏膜過度腫脹,此時陽壓呼吸器也許會是較適合的治療方式。

(作者為保健安睡眠醫學檢查中心.勝美醫院睡眠技師)

助眠樂幫入睡 一解失眠苦


助眠樂幫入睡 一解失眠苦
 更新日期:2011/01/06 18:57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6日電)台中1名女子一天得吃上60顆安眠藥才能入眠,前台大醫院內科醫師陳慕純今天表示,失眠可從瑜珈、靜心、聽助眠音樂等方式入眠,不要只想靠藥物解決失眠之苦。

工作壓力大、失眠成為國人嚴重的流行病,風潮唱片今天舉行「元氣好眠」記者會,發表適合東方人聆聽的專業睡眠音樂。

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亞洲區技術長徐大智表示,大部分的失眠都與內心狀態有關,也就是所謂的心理因素影響失眠,必須要從潛意識放鬆,打開心理的結,才能遠離失眠之苦,而人類的耳朵是24小時全開,藉由音樂可影響潛意識的轉變。

徐大智表示,為了研發製作助眠音樂,找音樂製作人張永智創作,把療癒音樂回歸到人的溫度中,在音樂中可以感覺到溫暖的音色。

張永智表示,在「元氣好眠」助眠音樂當中,他根據中醫理論,運用臟腑調和共振性的對應特殊音頻樂器,使用長笛、豎笛、古琴、中國簫等,大量運用東方傳統樂器,「這樣才創造出一張符合東方人聽的助眠樂曲」。

現場1名長期被失眠所困擾的林姓病患表示,自從當了老闆後經常失眠,時常躺到天亮都睡不著,最後聽助眠音樂,讓他不需要靠藥物輔助,就能真正放鬆心情,自然入眠。

陳慕純表示,10多年前就開始用海浪、鳥鳴等以大自然為背景的音樂,做為治療失眠病患的方式,依賴藥物睡眠只是短暫,睡眠音樂能減緩腦波在夜間的運作,幫助入眠。

陳慕純建議,失眠患者也可從瑜珈、靜心等方式,讓自己達到放鬆的方式,病人的態度也需要改變,不要只靠藥物就想解決失眠之苦。1000106

全台6百萬人有睡眠障礙 透過音樂元氣好眠


全台6百萬人有睡眠障礙 透過音樂元氣好眠
更新日期:2011/01/07 12:05

 「我每天幾乎睡滿78小時,可是還是感覺睡不飽,還不到中午就感覺累,長期下來竟然有了黑眼圈」,一名35歲的陳姓社工員懊惱地說。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至少有600萬人有睡眠障礙,國人一年就吃掉一億三千萬顆的安眠藥,而且用藥越吃越重,失眠已經成為台灣最嚴重的流行病。如何在分秒必爭的壓力中,讓睡眠更有品質,有效補充身心能量,已成為高壓難入睡的現代人需面對的重要生活課題。

「不易入睡」、「多夢」、「淺眠」都是失眠的主要表徵,而睡眠影響的範圍涵蓋了精神、情緒、記憶力及身體健康等生心理層面。如何睡得好?首要之務就是要學會「放鬆」,唯有減除內心壓力,才能達到紓壓放鬆,進入熟睡狀態,其中「音樂」是不錯的方式之一。

早在《黃帝內經》也提出,五音不同的音色與音調對應不同的五行,亦對應著人體中不同的臟器,並具有調節情緒、治療疾病的功用,也就是說,適當器樂的振動頻率,會直接影響著臟腑之氣的運行與共振。

音樂能夠有助於放鬆身心入眠,是藉由聲波刺激聽覺神經,對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影響,調節肌肉的張力和血液的流速,從而紓緩神經系統,提高睡眠的品質。心理分析大師榮格說過:「音樂處理人們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東西。」當人進入深層放鬆的狀態後,繼續聆聽音樂時,音樂會成為另一種觸媒,在潛意識和意識之間進行溝通,釋放掉內在負面情緒,達到更深的平靜與安寧。

前台大醫院內科醫師陳慕純表示,不論中西方理論,皆證明音樂能做到鬆心舒眠的效果。不妨選擇能舒緩身心的音樂律動,透過巧妙融合多種樂器音色,聆聽後身心會自然地漸進放鬆,尤其透過獨特的意象導引,容易輕快地進入元氣好眠狀態。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1&id=12704

誇張!一夜睡眠 呼吸中止200次 (2011-04-28)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 更新日期:2011/04/28 04:11
每天睡眠超過10小時,雙眼卻宛如貓熊還猛打呵欠!中市50多歲賴姓男子每天「四肢無力、全身軟趴趴」,家人誤認為他罹患肝病,台中慈濟醫院卻發現問題在於喉嚨肌肉鬆弛,睡眠時蓋住呼吸道引發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每天睡覺呼吸中止高達200次,相當的誇張。
睡眠需戴呼吸器 打通喉嚨阻塞
一夜睡眠呼吸停止約200次,每次超過10秒,聽起來不可思議,不過,約8年前彰化縣亦有個案,一名身材肥胖男子每夜呼吸中止次數介於180210次之間,嚴重到開車睡著肇事3次,包括開車撞電線桿與路樹,還有一次把機車騎入水溝內。
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邱國樑說,賴某體型「中廣」,睡覺時鼾聲如雷,其妻難以入眠,又認為「男人打呼很正常」,只好分房睡。怪異的是,賴某每天睡眠超過10小時,白天依然疲倦嗜睡,黑眼圈宛如貓熊,家人懷疑肝臟病變,到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求診,醫師發現他的肝臟很健康,轉介到睡眠醫學門診。
邱國樑安排他在醫院睡一晚,透過睡眠與腦波等檢查,確認罹患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包括肥胖、呼吸道結構狹窄、年紀大導致喉嚨肌肉鬆弛、扁桃腺增生、下顎短小等;以賴某為例,他體重偏高,呼吸道結構狹窄,睡眠時喉嚨肌肉鬆弛,堵塞呼吸導致中止,可從患者睡眠時,鼾聲突然中斷,數秒或十多秒之後又猛然打鼾聽出端倪。
邱國樑說,睡眠呼吸中止症分成輕、中、重度三個等級,賴某屬於重度級,醫院採用呼吸輔助器治療,在睡眠時戴上呼吸器,將呼吸道、喉嚨阻塞問題打通,大幅改善了打鼾與呼吸中止現象,老婆也一夜安眠可同房睡了。

如何輕鬆睡個好覺_ 睡眠技術師吳幸如 / 蔡幸芳醫師


!!!越是想睡的時候越是睡不著,明天還要早起送小孩,上班還有個重要會議要開,徧徧現在還睡不著,怎麼辦呢?
其實要睡個好覺並不難,放鬆心情這樣做﹕
1. 養成固定的睡覺、起床時間:每晚最好12點以前入睡,成人睡眠時間每晚約為6-8小時,不管前晚何時入睡,隔天也要照時間起床,讓大腦及身體習慣你的睡眠時間表,不建議假日補眠,這樣會將睡眠週期弄混亂。
2. 不想睡時也不躺床:當你上床15分鐘發現自己沒有睡意時,先起床做些單調的事,比如看書,等有睡意再上床,但不要看電視或電腦,聲光刺激會讓你更沒有睡意。
3. 限制午休或小睡的時間:白天若想午睡,只可以三十分鐘左右,過了下午三點之後就不可以再睡。
4. 午後不喝任何含咖啡因的飲品:身體代謝咖啡因的半衰期約3-5小時(意即經過3-5小時咖啡因含量剩一半),太晚攝取有咖啡因的飲品會讓你無法入眠。
5. 晚上避免使用尼古丁及酒精:尼古丁是中樞神經刺激劑,容易刺激腦波活動干擾睡眠。而酒精雖然有可能會讓你較快入睡,但會讓你的深睡期時間減少,只是得到較多的淺睡期,無助於恢復體力,再者由於酒精有利尿作用,為了起床上廁所,你的睡眠會再度受到干擾。
6. 運動:可以讓你更快入睡、睡得更深、半夜少醒來。但注意運動時間不要太接近上床時間,至少要在睡前二個小時就結束。
7. 睡前少喝水:睡前4-6小時儘量限制你的喝水量,不讓尿意干擾睡眠。
8. 睡前泡熱水澡:睡眠二個小時前泡個熱水澡,提高身體溫度。
9. 創造最佳的睡眠環境:確定你的房間是黑暗、安靜及通風良好的,佈置一張你喜歡躺上去的床,讓上床成為一件享受且放鬆的事。
10. 在床上不做其他事:床的視覺和觸覺可以在潛意識中散放訊息給大腦:「快要睡覺了。」所以除了『睡覺和作愛』,不在床上做其他如看書、打電話、記帳之類的事。
11. 睡前保留足夠的放鬆時間:如果發現腦子裡還想著其他煩人的事情,用紙筆記錄下來,然後告訴自己明天再想辦法。
偶爾睡不著覺或半夜醒來並非不正常,特別是年紀愈大愈會發生。正視並接受它,慢慢找出睡眠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需要時尋求醫師的協助,然後遵從醫師的治療建議,就能大功告成。
祝您有一夜好夢!

研究:睡前飲酒傷身 睡眠品質亦不佳(台灣醒報2011-08-19)


更新日期:2011/08/19 16:36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晚上應酬喝了酒,回家倒頭就睡,對身體非常不利,根據日本一所大學進行小型實驗發現,睡前飲酒會傷害心臟,也會影響睡眠品質,研究人員認為長期睡前飲酒,可能會讓失眠等副作用更明顯。
日本秋田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邀請10位男大學生參與實驗,在睡覺前40分鐘前分別給予低量、高含量與不含酒精的飲料飲用,並觀察其腦部活動與心跳,結果發現酒精影響副交感神經活動而容易出現失眠,喝進酒精成分較高飲料的民眾,後半段的睡眠品質明顯變糟。
研究人員認為,若是長期睡前飲酒,所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加明顯。
研究人員河野洋平佐川表示,「雖然飲酒後,前半段的睡眠狀況似乎很好,不過整體評估結果顯示,喝酒並不會帶來一夜好眠,反而會導致失眠。」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西野誠司也表示,「這次的研究已指出,睡前喝酒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如果民眾一直保持這種習慣,等於讓副交感神經活動降低的情況一直發生,可能更容易出現各種疾病。」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期刊。

環境污染與身心症--談網路文化對睡眠的影響_ 精神科王興耀副教授(2011-08-14)


目前國內外針對環境污染會導致身心症之相關研究眾多,舉凡長期處於高分貝噪音下會引發個體有失眠、心臟或胃腸的不適症狀;電視實況報導的災難血腥畫面會造成民眾出現恐慌、焦慮情緒的調適困難,均獲普遍的證實。而近年來最廣為議論之話題,便是網路夜貓族晝夜顛倒的偏差行為,對個人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潛在影響。但探究這些問題仍需從早期的歷史演變開始說起。
發明大王愛迪生過去也是著名的夜貓族,每天僅睡四個小時,在其發明電燈後,專家推估人類每日平均比以往少睡了二小時。而七○年前電視文化出現後,特別是青少年更因此又縮減了一小時的睡眠。近年來拜電視、電影、電動玩具及KTVPub等娛樂的普遍發展,民眾的夜生活有更多的選擇且內容豐富,而青少年夜間上網尋樂,將原先就寢時間延後至凌晨一至二點更是家常便飯,上述的族群在西方國家統稱為「夜鶯」,以有別於早醒型之「雲雀」。前者在台灣又被稱為「夜貓子」,睡眠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延遲睡眠症候群)。去年北歐地區之研究報告指出:西歐、北歐、日本及北美九國之青少年近年與五年前相比較下,其上床睡覺時間比以往平均延後了一小時,幾乎85%的青少年都在凌晨後才就寢,歸因結果不外乎是網路文化的氾濫。而台灣地區雖然沒有青少年睡眠之統計數據資料,但下列現象或許可以驗證台灣青少年受網路文化影響之深遠:(1)目前在各大專院校中,第一節課出席率偏低,甚至僅有個位數學生出席,而即使有來上課也都是人手一份早餐或者打盹,故曾有部份教員及某國立大學校長因此發怒拂袖而去;(2)國、高中生不若大學生自由,由於有嚴苛之學程限制,故即使晚睡卻多天未亮便起床上學,因此第一節課打盹者比比皆是。早期老師大多是嚴厲訓誡、斥責,但目前卻多不忍驚擾學生休息,畢竟其子女也都如此生活,或許是同理心作祟下而於心不忍吧!
以睡眠醫學來看「延遲睡眠症候群」,凌晨後才就寢且持續睡眠不足最常出現在國中、高中生、遊覽車司機、大樓管理員及保全人員等族群,其對當事人可能的影響約有以下幾點:
(1)認知功能的衰退:「部份睡眠剝奪」若屬短期,例如考前開夜車,其影響身體有限。若是長期睡眠不足(即所謂睡眠債),便可能造成記憶減退、粗心、注意力渙散、反應遲鈍及眼運動協調受損等。
(2)發生意外機率增加:根據德國或美國交通局近年來所報告的交通意外中,有60%直接或間接與睡眠不足有關,而且其所佔比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另外著名的重大意外事件,如美國三浬島核災、蘇聯車諾比爾核災均有報告指出與工作人員睡眠不足有關。同理,推測台灣高速公路之車禍原因,可能亦如此。
(3)生理病變的發生:根據臨床研究指出,個體在長期睡眠不足下,體內白血球之噬菌能力或自然殺手細胞活動力會大幅減弱,其將導致免疫系統的衰退,造成病菌感染機會的增加,與既有慢性病的惡化。
近三年來,北美及北歐國家於積極規勸學生不成下,且為了配合青少年之網路文化,故已有部份地方政府之教育局要求學校上課時間往後延緩半小時,或要求打盹學生在上午十點前另闢休息時間使能充分睡眠,藉以避開缺乏效率之學習時段。上述現象有如美國屬於單親家庭的學生已佔全校學生的60%,故十年前於公民課本教材中已出現「如何營造快樂單親家庭生活」的課程,且單親文化之相關課程至少佔半數以上。雖然衛道者會認為上述措施不是個好現象,但至少目前已是主流趨向。因此本文結論誠摯呼籲各地的教育局長及國、高中學校主管,或許可以慎重考慮讓學生「慢一點來上課」吧!

睡飽仍黑眼? 台中慈院指出睡眠呼吸中止 ( 台中慈院2011-04-29)


睡飽仍黑眼? 台中慈院指出睡眠呼吸中止
2011429日 梁恩馨
透過睡眠醫學檢查,可以檢測出睡眠品質優劣,正確改善身體狀況。(台中慈院提供)
五十多歲的賴先生,一天睡眠平均超過十小時,白天依舊嗜睡,還有很重的黑眼圈,家人懷疑他的肝出了問題,沒想到他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整夜睡眠近兩百次停止呼吸超過十秒鐘,造成睡眠品質不良。國外曾有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車禍發生率是正常人的六、七倍,值得有類似症狀的患者重視。
男人睡覺打呼很正常?

「呼~呼~呼~」賴先生一睡著就鼾聲如雷,還會「牽絲」,賴太太說,先生的打呼聲吵得她整夜都睡不好,「看隔壁的先生『似乎』睡很沉,想到就很氣!」卻因認為「男人會打呼很正常」,所以任由另一半有嚴重打呼問題不管,想要一夜好眠到天亮,只好分房睡。
賴太太以為先生半夜打鼾是一夜好眠,一天睡眠平均超過十小時,沒想到他白天依然疲倦嗜睡,還有越來越深的黑眼圈。賴先生原本懷疑是肝出問題,於是求診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黃吉宏醫師發現他的肝很健康,因此懷疑是睡眠障礙,將他轉介到睡眠醫學門診。
台中慈院胸腔內科暨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邱國樑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統計顯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車禍發生率是正常人的六、七倍。(台中慈院提供)

胸腔內科暨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邱國樑安排他在醫院睡一晚,透過睡眠檢查,觀察腦波的波形、呼吸是否順暢,以及氧氣指數是否有缺氧的變化,同時會搭配做心電圖與肢體監測,最後,確診賴先生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腦中缺氧 影響睡眠品質
正常人一個小時睡眠中,不會超過五次停止呼吸十秒鐘,但是賴先生的檢查結果卻高於正常人的十倍以上,整晚近兩百次停止呼吸超過十秒鐘,睡眠期間身體不只處在缺氧狀態,而且腦部無法得到足夠的休息。
邱國樑指出,人體會有一個防衛機轉,睡覺時吸不到氣就會掙扎著呼吸,這時候也會睡不安穩,所以病人怎麼睡都睡不飽,白天精神差,脾氣容易變得暴躁。也因為睡不飽,國外有研究統計,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車禍發生率是正常人的六、七倍。
邱醫師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危險群包括肥胖、呼吸道結構狹窄、年紀大肌肉鬆弛、扁桃腺增生、下顎短小,或是長期抽菸導致呼吸道水腫的人,此類病患睡覺時會喉嚨阻塞,吸不到氣產生呼吸中止就會缺氧。而賴先生屬於中廣型身材,脖子較短小,是屬於呼吸道結構狹窄的患者。身為果農,也需要足夠的體力工作,白天疲倦的確也影響他的工作效率。
打鼾等於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師表示,打鼾是個徵兆,但是打鼾不一定就代表有此症,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高達百分之九十八會打鼾,而且白天會疲倦,怎麼睡都睡不飽,通常會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心肌梗塞、心肌缺氧、中風等併發症,可見鼾聲如雷的背後,潛藏嚴重的健康問題。
建議另一半可以注意先生,會不會睡覺中突然呼吸停止超過十秒鐘以上,或者睡不安穩常常翻來翻去,嚴重的人可能一坐下來看電視看報紙就想睡,或是塞車時容易想睡,這代表病人極度缺乏睡眠,所以白天容易想睡,但是睡眠品質很差,怎麼睡都睡不飽,建議要仔細去做睡眠檢查。
邱國樑主任說,睡眠呼吸中止症分成輕、中、重度三個等級,輕度是每小時呼吸停止十秒以上在五到十五次之間,中度是十五到卅次之間,重度則是超過卅次。建議中度級以上病患需要就診,輕度病患則是看症狀,如果有影響到精神與作息,甚至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需要做治療。治療方式有多種選擇,包含陽壓呼吸輔助器(CPAP)、手術、止鼾器及睡姿調整等等。
針對賴先生這種中重度級以上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則採用陽壓呼吸輔助器(CPAP)治療,在睡眠時戴上呼吸器,將呼吸道、喉嚨阻塞問題打通,幫助血氧濃度增加,終於賴先生睡覺時不再打鼾,安穩的睡眠讓他白天精神飽滿許多,老婆也一夜安眠,再也不用分房睡了。
(文:梁恩馨 報導:台中慈院公共傳播室2011/04/27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使用負壓式裝置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之臨床試驗許可 (發布日期2011-04-27)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國人自行研發創新高階醫療器材「使用負壓式裝置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之臨床試驗許可 (發布日期2011-04-27)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生技產業,行政院衛生署於991月正式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積極致力於建立公開、透明、有效率之審查制度及產業諮詢服務機制,以協助業界持續朝向高階創新醫療器材發展。日前國人自行研發用於睡眠呼吸中止治療的高階醫療器材「使用負壓式裝置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慎審查後,已獲准於國內醫院執行臨床試驗。
阻塞型呼吸中止症的患者,睡覺時因為舌頭易於陷落,阻塞呼吸道,造成睡眠呼吸中止,本呼吸治療裝置可提供負壓將舌頭上提以避免阻塞,進而減少睡眠呼吸中止之發生。此創新睡眠呼吸中止治療裝置是工研院歷經5年研發,於98年度起與台大醫院共同開發合作,透過本局專案諮詢輔導,更於今年技轉給國內廠商;目前市場尚無同類產品,相較於目前以正壓治療之方式,該技術具有下列特點:例如,可減少治療時對使用者睡眠之干擾、提高呼吸道及口腔之舒適度、此外器材更具可攜帶性、操作簡易且可以電池供電,有助於提升患者的治療服從率(compliance),預期可提供另一臨床治療之選擇。
該器材尚屬臨床試驗用醫療器材,於臨床試驗執行過程中,仍須密切觀察其安全性,善盡保護受試者之責任。醫療器材上市須經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核通過,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始得用於常規性治療,建議有意願參與藥物臨床試驗之民眾,應先經醫師評估自身狀況是否合適,並詳閱受試者同意書所列相關注意事項,以維護自身權益。
食品藥物管理局未來將持續建構完善的審查機制,培養專業審查能力,為國民健康把關,讓安全有效及高品質的國產生技產品能快速的進入市場,並促進生技產業蓬勃發展,期許台灣生技醫療產業能繼電子產業後,帶動台灣創造另一波經濟奇蹟。

猝睡症_ 吳幸如/蔡幸芳醫師


猝睡症
春暉精神科診所
吳幸如/蔡幸芳醫師
您能想像‥您正在和朋友愉快的聊天,正哈哈大笑時,突然腿一軟接下來的幾分鐘妳覺得身體不能動彈?!或者妳眼看著早餐店的老板在炸油條時,突然間頭一低就睡著了,差點炸熟自己的手!這些都是猝睡症。
猝睡症是一種神經疾患,而不是因為精神或心理問題所引起的。雖然目前還不知道引起猝睡症的真正機轉,但似乎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對於控制睡眠與清醒的障礙,也就是控制睡眠和清醒的開關故障了。以至於在清醒的時候腦部和身體常突然出現了睡眠與做夢 ( 或稱之為快速動眼期 ) 相關的生理反應。簡單的說是「大腦是清醒的,但身體卻睡著了」的異常現象。
猝睡症主要症狀有下列5種:
1. 過度的睡意 (excessive sleepiness)
過度的睡意是猝睡症的主要症狀,患者容易時常感到疲勞與嗜睡,常常於應該清醒時想睡,這種嗜睡現象和前一天晚上有無充份的睡眠並沒有絕對的關係。雖然猝睡症的病人在白天的時候很容易打瞌睡,但是一次瞌睡的時間多半約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就夠了,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然而在兩到三個小時之後,他們又開始想睡覺。
2.猝倒 (cataplexy)
猝倒的發作是突然且短暫的喪失肌肉張力,約六至七成猝睡症患者常常有此表現,經常被大笑、發怒或其他強烈情緒誘發。在過程中患者是清醒的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是無法說話,外表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但也時也會真的睡著。猝倒也是確定是否為猝睡症的重要指標之一。
3.將睡未睡之幻覺 (hypnagogic hallucination)
將睡未睡之幻覺是發生在即將入睡的人身上,有鮮明夢境般的經驗。這些幻覺可以包括奇怪的影像或聲音,甚至觸覺、移動的感覺,常常使病患覺得很害怕。因為患者雖有幾分清醒,但仍無法掌握現實狀況,常被誤認為是精神疾病的幻覺或妄想。
4.睡眠麻痺 (sleep paralysis)
常發生在剛入睡時或剛醒來時,意識已清醒但無法控制全身肌肉而無力的現象,俗稱為鬼壓床。患者或多或少對周遭環境仍有知覺,但是無法移動或說話。
5.片段的夜間睡眠 (sleep fragmentation)
往往晚上在上床時翻來覆去,無法入眠,即使睡著了也睡不熟,時常醒過來,且可能合併作惡夢或腳部抽動的情形。這些症狀都會影響睡眠的品質,更進一步使得白天嗜睡的問題更加惡化。
目前猝睡症的治療通常建議藥物和行為治療並行,向睡眠中心求診確立診斷後,藥物治療可緩和上述症狀。而行為治療也是管理猝睡症狀極重要的一環,包括在白天規劃多段的小睡時間(10-15分鐘)緩和嗜睡症狀和規律一致的睡醒作息。另外,規律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避免刺激性物質(煙、酒、咖啡因物質)等衛生習慣的調整也有助於病情的控制。

睡眠疾病擬納駕駛人體檢 (台灣新生報 2011-10-01)


睡眠疾病擬納駕駛人體檢
【記者許志煌/台北報導】 2011/10/01
為了避免大型車職業駕駛人因為疲勞駕駛引發交通安全事故,交通部正在評估是否將睡眠疾病納入駕駛人體格檢查制度,交通部公路總局將再徵詢相關業界意見之後再做決定。
立委林鴻池向行政院專案質詢表示,大眾運輸司機「疲勞駕駛」問題已久,二○○五至二○○九年國道就發生六件重大交通事故;雖然交通部於去年三月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增訂第十九之二條,明訂大客車業者駕駛人駕駛勤務時間,但還是發生客運司機恍神,高鐵司機值勤時昏睡,長達十三分鐘無人駕駛,罔顧乘客安全的荒謬事件。
交通部前(二十九)日回覆表示,公路總局刻正辦理「大型車職業駕駛人體格檢查制度委託研究」案,研究團隊建議大型車職業駕駛人體格檢查應兼顧影響駕車之慢性疾病預防之健康促進及持照資格篩檢的功能,並檢查評估是否為睡眠疾病等高危險群,評估應否進一步檢查或追蹤治療。
對於公路汽車客運與遊覽車客運之駕駛時間情形,交通部說,公路總局業經會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北高兩市政府及監理單位,針對各客運公司場站相關重點車輛及駕駛人等從源頭攔查稽核,以強化及落實客運公司之管理機制。另,公路總局也已訂定「公路汽車客運及遊覽車客運駕駛時間管理稽查原則」,各監理所站定期至各客運公司主事務所或相關場站進行稽查,稽查時會比對行車憑單(或派車單)及行車紀錄器(卡)確認駕駛人之駕駛時間狀況。

2011.02.23 公視有話好說:睡眠障礙多 重創身心靈


2011.02.16 公視有話好說: 睡眠障礙怎克服?


睡眠剝奪增加糖尿病風險


睡眠剝奪增加糖尿病風險
作者:Kate Johnson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24drs.com】 一篇新研究認為,慢性睡眠剝奪可能會增加發生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導致增加胰島素阻抗性與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症。
  這些結果發表於聯合專業睡眠協會第25屆年會、SLEEP 2011
  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Plamen Penev博士報告指出,研究發現認為,一般健康年輕人的睡眠減少時可能更會有代謝風險,應給予他們一個值得進行生活型態改變的目標。
  這篇研究包括了47名健康研究對象(女性26)、身體質量指數正常(平均23.8 kg/m2)、平均年紀26歲;因為這些研究對象的雙親之一有糖尿病,因此所有研究對象發生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都增加。
  根據研究對象的自然睡眠期間將他們分成兩組: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睡眠時間短者(平均每晚319分鐘;n = 19),以及睡眠達6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正常者(平均每晚409分鐘;n = 28)
  研究開始時,進行整夜的實驗室多層次睡眠檢查,以確保睡眠時間短者沒有睡眠異常。
  Penev博士表示,他們睡得和睡眠時間正常者一樣好,如果他們有穩定的睡眠模式、較少的覺醒,這表示他們有慢性睡眠剝奪— 也就是睡眠時間比正常情況少了1個半小時。
  研究開始時,也以口服75-g葡萄糖耐受度測試和空腹血糖值評估研究對象的葡萄糖耐受狀態,另外也評估他們的胰島素敏感性(胰島素敏感性指標和恆定模式評估–胰島素阻抗性)與β-細胞功能(校正胰島素反應)
  使用腕動計和腰動計監測兩週的體能活動情況。
  採取多變項回歸分析控制每日體能活動、年紀、身體質量指數、性別和種族的差異,顯示睡眠較短者的胰島素阻抗性顯著較高(胰島素敏感指數分數7.7 vs 11.4P = .013)
  不過,Penev博士表示,在年輕時,只要體瘦且健康,β-細胞功能應可以跟上增加的胰島素需求,因此他們的葡萄糖耐受度測試都可說是相當正常。
  雖然不屬於事先設定的研究結果,兩週時的腕動計和腰動計監測顯示,睡眠時間最少的三分之一的活動力顯著低於一般睡眠時間者(每天122分鐘vs164分鐘;P = .040)Penev博士表示,有變胖的家族風險或久坐者,後來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會議主持人、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科學家Matthew Thimgan博士表示,這意味著需將那些有第2型糖尿病風險者納入考量,他們的睡眠期間和品質會影響他們發生該病的風險,如果他們睡眠不足,會加速惡化。
  他指出,有許多不同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是否有足夠睡眠,如果是健康年輕人,往往是其生活型態或社經等環境因素。
  目前,他們的胰島素敏感性看來雖較低,但是他們可以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代償,不過,最後可能會無法如此,若他們睡眠不足,這情況還會更早發生。
  

睡眠品質不佳與降低對鼻病毒的抵抗力有關(2009-01-13)


睡眠品質不佳與降低對鼻病毒的抵抗力有關
作者:Laurie Barclay, MD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January 13, 2009 根據112日內科醫學檔案期刊中的研究報告,不佳的睡眠效率與較短的睡眠時間,比較容易因為鼻病毒感染而引起一般感冒。
  匹茲堡Carnegie Mellon大學心理系的Sheldon Cohen博士等人寫道,睡眠品質被視為免疫的重要預測因素,因此與罹患感冒也有關;本文檢視週間的睡眠期間與效果是否可以預測曝露於病毒時的感冒感染力。
  
研究樣本包括153名健康男性和女性志願者,年紀介於2155歲,病患連續14天報告他們的睡眠期間與睡眠效率,定義為前一晚在床上實際睡眠的時間百分比以及他們是否有感覺到休息,研究者計算這14天內每個睡眠變項的平均分數,接著,對這些參與者進行檢疫,以含有鼻病毒的鼻滴劑進行預防接種,監控在給予鼻病毒前後5天內臨床發生感冒的情形;臨床感冒定義為出現客觀疾病症狀。
  
參與者報告睡眠小於7小時者,比睡眠8小時以上者更容易發生感冒的倍數為2.94(95%信心區間[CI], 1.18 - 7.30),研究者認為平均睡眠時間有漸進式關係;同樣地,睡眠效率小於92%的參與者,比效率98%以上者更容易發生感冒的倍數為5.50(95% CI, 2.08 - 14.48),睡眠效率也有漸進式關係。
  
給予病毒特定抗體效價前、人口統計學因素、季節、身體質量指數、社會經濟狀態、心理變項、健康實務都存有差異,無法解釋前述關聯;感覺到有休息的天數與臨床感冒無關。
  
研究限制包括得出因果關係的推論、以及自我報告的可信度。
  
研究作者寫道,週間不佳的睡眠效率與較短的睡眠期間,可以預期當曝露於鼻病毒時,疾病抵抗力較差;因為屬前溯研究設計且控制多個混淆因素,這些結果強烈認為睡眠在引起感冒上有相當影響。再者,使用睡眠習慣之最大可信賴度多元天數評估增加了我們對於此一研究發現的信心。
  
國家心臟、肺臟與血液研究中心;國家過敏與感染症研究中心;以及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基金會社會經濟狀態與健康網絡支持本研究。研究作者宣稱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就寢時間較晚之青少年比就寢時間早者更容易有憂鬱、自殺意念 (2010-01-01)


就寢時間較晚之青少年比就寢時間早者更容易有憂鬱、自殺意念
作者:Pam Harrison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24drs.comJanuary 1, 2010 根據11Sleep期刊的研究,相較於父母親規定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或之前的青少年,父母親規定就寢時間在半夜12點鐘或之後者,有24%更可能有憂鬱、20%更可能出現自殺意念。
  這些發現認為,父母親規定的就寢時間較早,有助於青少年有比較充足的睡眠而預防憂鬱。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James Gangwisch博士與多所中心的研究夥伴發現,「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Add Health)」研究中的15,659名青少年的平均睡眠量報告為7小時53分鐘,比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的青少年睡眠9小時以上少很多。
  不過,父母親規定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或之前的青少年,平均睡眠時間比那些晚上11點就寢者多了33分鐘,比那些晚上12點之後睡眠者多了40分鐘。相較於每晚睡眠有8小時的青少年,每晚睡眠時間平均小於等於5小時的青少年,有71%更可能有憂鬱、48%更可能會有自殺想法。   Gangwisch博士向Medscape Neurology表示,短睡眠期可能是憂鬱的症狀或者是憂鬱的起因,所以我們試圖藉由父母親規定的就寢時間來瞭解此問題,因為如果讓小孩自己決定何時就寢,將會成為缺乏睡眠只是憂鬱症狀的論述,而我們的研究則是支持缺乏睡眠是憂鬱起因的觀念。
  【Add Health研究】   Add Health研究於19941996年間包括了美國全國7-12年級青少年的代表樣本。使用18個問題版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之憂鬱量表」,評估研究對象的憂鬱症狀,根據對「過去12個月間,你是否曾慎重考慮自殺?」這個問題的反應確定有無自殺意念。   如同研究者指出的,超過三分之二的Add Health研究對象報告指出,遵守他們的父母親所指定的就寢時間上床睡覺。在未校正分析中,相較於規定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者,父母親規定就寢時間在半夜12點鐘或之後的青少年,有42%比較可能會憂鬱,規定就寢時間在晚上11點有15%比較可能會憂鬱。   同樣在未校正分析中,相較於規定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者,父母親規定就寢時間在半夜12點鐘或之後、規定就寢時間在晚上11點的青少年,分別有30%15%比較可能有自殺意念。根據使用的模式不同,風險值變小。
  
  【父母親規定之就寢時間、共變項、憂鬱與自殺意念之間的關係】

  Gangwisch博士指出,青少年現在因為有許多使其分心的娛樂而希望晚點就寢,加上得早起以免上學遲到,使他們很容易沒有足夠睡眠。我們總是說,有充足的睡眠對於心智健康相當重要,從事其他活動而減少睡眠量將會有負面影響,包括增加憂鬱風險。
  
  【獲證明的經驗法則】
  佛羅里達睡眠研究中心的William Kohler醫師向Medscape Neurology提出對此研究的評論,該研究證明了缺乏睡眠導致認知困難的經驗法則。
  雖然這類問卷研究有固有的不精確性,但是它研究樣本夠多,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如他所指出的,報告中沒有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資料,所以研究對象有可能躺在床上8小時但是實際睡眠時間少。
  但是,Kohler醫師認為,該研究強調了醫師詢問青少年病患之睡眠習慣何時上床睡覺、他們有多少睡眠或認為自己有多少睡眠的重要性,以確保不是因為不佳之睡眠習慣引起的憂鬱。
  他也認為,學校必須注意學生開始上課的時間,因為不論投注多少經費在公共教育,如果小孩必須在早上5點起床上學,他們很可能因為睡眠被剝奪而無法適當學習。
  哥倫比亞大學的Robert Wood Johnson Health and Society Scholars Program提供本研究之財務支持,不過本研究並非產業界支持的研究。Gangwisch博士以及Kohler醫師皆宣告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熱量攝取對健康成年人的睡眠模式有負面影響 (2008-06-13)


熱量攝取對健康成年人的睡眠模式有負面影響
作者:Crina Frincu-Mallos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June 13, 2008(巴爾的摩) 一篇新研究顯示,熱量攝取,特別是宵夜,對健康成年人的睡眠模式有負面影響。
  主要研究者、巴西聯邦大學心理生物學系的Iona Zalcman Zimberg醫師結論表示,整體能量攝取和宵夜能量與睡眠時醒來之間有正向的顯著關聯;同樣的,整體能量攝取和宵夜能量與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通氣不足)指數[AHI]有顯著關聯。
  和之前的其他研究一起考量後顯示,全天的食物攝取分布可以作為睡眠時的內分泌和代謝模式的警訊,他們指出,熱量攝取會增加健康者的睡眠片段,這或許會增加營養和代謝平衡的睡眠限制效果。
  他們的發現在SLEEP 2008:睡眠專業學會第22屆年會中發表。
  
  【食物影響睡眠】
  Zalcman醫師在Medscape Psychiatry的訪問中表示,我們試著測量食物攝取會怎樣影響睡眠;研究者招募了52名年紀在2045歲之間的健康成人。Zalcman醫師解釋,這些人必須完成3天的食物日記,以及整夜的多頻道睡眠檢查,根據RechtschaffenKales國際標準評分規範,以多頻道睡眠檢查來測定這些人的睡眠模式。
  研究結果指出,整體能量攝取和睡眠片段顯著有關(r= 0.29; P< .05)AHI也是 (r= 0.40; P< .05)Zalcman醫師表示,宵夜能量攝取和睡眠模式之間也有類似傾向,在睡眠時醒來(r= 0.69; P?< .05)以及AHI分數(r= 0.65; P?< .05)都有顯著關係。
  她指出,當你吃更多,特別是夜晚,你會有更多的睡眠片段,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通氣不足)指數較高。
  
  【重設頻率?】
  出席該會議的Saul A. Rothenberg博士在Medscape Psychiatry的訪問中表示,食物攝取是否會影響睡眠以及整天的模式的議題,最近開始以謹慎的科學方法進行研究;Saul A. Rothenberg博士是紐約北岸–長島猶太醫療健康體系睡眠障礙中心的心理專家,美國睡眠醫學委員會(肺部、重症照護、睡眠醫學)專科醫師。
  Rothenberg博士指出,因此,這類研究相當重要;有許多研究方法的議題,但觀念是,在有無食物的情況下是否會影響或重新設定全天的節率,這是很重要的議題,這擴大了我們對於晝夜節率的瞭解。
  
  本研究未接受商業補助。Zalcman博士和Rothenberg博士宣稱沒有相關資金上的往來。
  SLEEP 2008: 睡眠專業學會(APSS)22屆年會。摘要0084。發表於2008610日。

在亞洲人種身上發現新的昏睡症風險變異 (2008-09-29)


在亞洲人種身上發現新的昏睡症風險變異
作者:Jacquelyn K. Beals, PhD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September 29, 2008 根據一項線上發表於自然基因學期刊的研究,第22對染色體上的基因變異與亞洲人種罹患昏睡症感受性強烈有關。這項於日本族群上確認的關聯性,在韓國族群中也可以發現,但並未在歐洲或是亞裔美人身上發現。
  昏睡症是一種睡眠異常,罹患這種疾病的病患會有不正常的快速動眼期(REM)睡眠,也可能會有猝倒的現象發生,以及強烈的日間睡眠傾向。這最早發生於青少年時期,0.16%0.18%的日本人有這樣的問題,但在歐洲或是美國僅有0.02%0.06%的病患有此問題。這項基因變異同樣會使受影響個體的一等親發生昏睡症的風險高出10~40倍。
  資深作者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人類基因部門的Katsushi Tokunaga博士向Medscape病理學與實驗醫學表示,為什麼昏睡症經常於青少年時期發生目前仍不清楚,然而,我們認為青少年時期所遭遇到的許多壓力可能誘發昏睡症。
  在患有昏睡症個體的腦脊髓液中,hypocretin這個物質的濃度很低、甚至是測不到的,這些病患分泌hypocretin這個物質的神經元也比較少;大約在25年前,日本研究者們發現昏睡症與HLA-DR2這個基因有關,幾乎所有罹患昏睡症的日本人,這個基因都是呈陽性的。然而,有近10%的日本人這個基因同樣呈現陽性,因此這個特性對於昏睡症的發生是必須但不足夠的。
  Tokunaga博士表示,其他荷爾蒙或是神經變化也可能與hypocretin缺乏有關,因為人類昏睡症很明顯是一種多重因素的疾病。
  目前這項基因體關聯性研究收納了222位罹患昏睡症的日本病患,與389位控制組日本人。HLA區段的單一核苷酸多形性(SNPs)強烈地與昏睡症有關(最強烈關聯,P值達4.7x10-47),但是從後續追蹤中排除。
  研究團隊在一項收納日本族群的研究中確認出30SNPs,這項研究包括159位罹患昏睡症的病患,與190位控制組病患;以P<1.7x10-3為複製的條件,30SNPs中僅有一個被發現強烈地與昏睡症有關(P=5.2x10-4;勝算比為1.97[1.34-2.90]);第22對染色體上這個SNPrs5770917)的對偶基因(C對偶基因)與昏睡症感受性有關。
  Tokunaga博士表示,我們對於SNPrs5770917)這個基因表現型與昏睡症臨床表徵之間的相關性感到興趣,我們已經測量罹患昏睡症病患的Epworth睡眠分數(ESS);然而,因為ESS是在病患接受藥物治療時監測的,其價值會受到治療影響,因此,我們在解釋這項研究結果時必須特別小心。
  Rs5770917處在兩個已知會影響睡眠的基因之間,這兩個基因分別為CPT1B(肉鹼棕梠酸轉化脢1B)與CHKB(膽酸磷酸酶貝他)。這項研究顯示,有這個具風險對偶基因異源子的個體,相較於有非風險對偶基因的同源子,這兩個基因的mRNA表現顯著較低(P值分別為0.0030.01)。
  CPT1B基因解碼牽涉到肌肉粒線體脂肪酸貝他氧化作用的一種酵素;動物實驗顯示有具感受性對偶基因(C對偶基因)rs5770917的個體,其CPT1B基因表現下降,這會使得貝他氧化作用減少,且貝他氧化作用減少的動物,其REM睡眠時期的腦電波頻率較慢。第二個基因,CHKB(膽酸磷酸酶貝他),負責解碼一個對磷酸膽酸製造與影響乙醯膽鹼釋放的酵素,這是一個與REM及促使覺醒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
  
  這項研究的最後一個部分是針對非日本族群的rs5770917進行研究;在韓國測試族群中,rs5770917顯著地與昏睡症有關(P = .03; OR, 1.40; 95% CI, .97 2.00),但在歐洲或是非裔美人族群身上,並沒有顯著的關聯。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Emory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David Rye博士對Medscape病理學與實驗醫學提供評論,這是第一個且也是一個種子性的文獻,找出昏睡症的感受性基因(除了HLA之外,這已經被發現超過20年了)。
  他進一步表示,人類昏睡症中觀察到Hypocretin的降低,可能是肇因於hypocretin神經元的細胞死亡,非僅僅只是他們受到基因調控而減少分泌;在歐洲人種與非裔美人身上,這些基因顯然作用不大,這提出了一種昏睡症在不同族群上有不同病因學的可能性。
  Medscape病理學與實驗醫學也連絡了Juliane Winkelmann醫師,有關於目前這項研究的臨床應用。Winkelmann醫師是Ludwig Maximilians大學神經學與神經基因學的助理教授,也是德國慕尼黑Max Planck精神學機構神經部門的醫療主任。Winkelmann醫師表示,這篇文章是很了不起的。
  Winkelmann醫師指出,目前為止,他已經以調控單胺激性系統的藥物來治療猝倒與日間睡眠症,這些新的發現可以引領日後創新的治療策略,這不僅僅對於昏睡症是重要的,對於其他睡眠異常來說也是很關鍵的。她理解這些新資訊對於了解牽涉到hypocretin激性神經傳導路徑的病理學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還有睡眠與覺醒的調控。
  Tokunaga博士表示,回復與改善貝他氧化作用的化合物,被認為是我們(CPT1B減少)與其他研究中的一個候選物質。然而,以CHKB而言,目前要做出臨床介入可能很難,因為CHKB減少所帶來的效應是非常複雜的。
  Tokunaga博士與Winkelmann醫師表示沒有相關資金上的往來。Rye博士是許多藥廠的顧問與發言人(包括GSK、伯明罕百靈佳與UCB藥廠)。

睡眠模式的明顯改變可以影響死亡率風險 (2007-11-27)


睡眠模式的明顯改變可以影響死亡率風險
作者:Pauline Anderson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November 27, 2007 根據登載於121日的睡眠(Sleep)期刊中的一篇研究,明顯地改變正常睡眠模式—不論是睡太多或睡太少—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夜間睡眠時數從678小時減少會增加兩倍的心血管死亡風險,若從78小時增加則會增加兩倍的非心血管死亡風險。
  本研究者主要作者,英國倫敦學院大學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系資深研究員Jane E. Ferrie博士表示,如果你有規律的睡眠模式 —678小時— 且一直如此維持,可以保護免於太早死亡;如果你變得睡超過9小時,會增加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非心血管之死亡類型會增加;如果你變得睡眠減少,會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改變睡眠模式】
  Ferrie醫師向Medscape精神病學表示,相較於其他有關睡眠與死亡率的研究,這是第一個研究睡眠模式改變對健康之影響的研究。
   以35-55歲的倫敦公務員為基礎的Whitehall II研究,在1985年開始招募病患進行第一期篩選,直到1988年初;在19921993進行第3期的資料蒐集;兩期均包括臨床評估,測量心血管風險因素(身體質量指數、收縮壓和舒張壓、總膽固醇),以及自我評答問卷,問題包括睡眠時間;第一期的參與者的選項有:小於等於5 小時;6小時;7小時; 8小時;以及大於等於9小時。第三期中,睡眠時數之填答類別從1 12小時,以與第一期區別。
  研究者在第一期蒐集9781位參與者,第三期蒐集7729位參與者的資料;死亡率資料來自國家健康服務中心迄20049月為止的資料,第一期的是17.1年,第三期的是11.8年。
  
  【兩倍的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兩期的睡眠與後續的各種原因死亡有 U型關聯,也顯示睡眠時間從678小時減少,會增加兩倍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心血管死亡的完整校正風險比是2.04) ,從78小時增加,則會提高兩倍的非心血管死亡風險 (非心血管死亡的完整校正風險比是2.06)
  (他們指出,因為研究者沒有足夠的資料將678小時的睡眠分類,所以視為同屬於“正常”睡眠組。)
  作者指出,減少睡眠時數與升高的心血管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看似有點道理:短睡眠時數是體重增加、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素;睡眠時短也伴隨可體松(cortisol) 增加,以及異常生長激素分泌,也伴有高血壓和一些心血管疾病;Ferrie 醫師指出,這顯然有那麼一回事。
  
  【死亡與睡眠時間長之間的關係不清楚】
  不過,死亡與長時間睡眠之間的關係並沒那麼清楚,Ferrie 醫師表示,在另一方面,除非我們在非心血管死亡組有足夠的死亡案例,這需要進一步探索;我們真的不清楚是何原因,不過,長時間睡眠與憂鬱有關,研究者需探究病患睡眠時間變長後,癌症死亡或創傷死亡風險有無增加。
  她指出,這篇新的研究即將引起睡眠研究者的興趣,我認為有許多人對此有興趣,希望他們能闡明那些非心血管死亡的原因。
  她表示,明顯的改變睡眠模式會是許多潛在疾病的警戒訊號,如果有人就醫並表示從原本正常的睡眠模式變成睡太短或睡太多的話,這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她表示,睡眠專家經常討論的是每晚規律睡眠9個小時以上對人們的好處。
  
  共同作者Francesco P. Cappuccio醫師,掌理Warwick Medical School醫學院所資助的Cephalon Chai,這來自某公司的贊助;主席的運作完全不受公司干涉,可以自由的決定研究計畫;Cephalon 與作者並無任何關係,主席完全學術獨立;其他作者宣稱無利益衝突。

今晚哪裡有問題:揭開睡眠期關鍵秘密 (2010-04-21)



~請點選圖片進入觀看哦~


Part 1.
來賓:北醫大附設醫院精神科李信謙專任主治醫師
萬芳醫院神經科內科翁興裕主治醫師
醫藥記者洪素卿
甜點老師陳妍希靠飲食調整解決失眠問題
開運老師艾菲爾善塔羅牌、解夢
活動主持人林姮均瘋狂兼差、常一天只睡三小時
煩惱太多 無法一夜好眠?
讀書、買房壓力 曾失眠長達2個月?
失眠定義為何?
在家苦痛失眠 上交通工具卻馬上入睡?
搭乘交通工具完全無法睡?
失眠者看到床 竟會備感壓力?
一天不一定要睡滿8小時!
學童延後上課一小時 學習效果竟變好?
老人早睡不是好事?
甚麼疾病讓你睡不好!?睡眠呼吸中止症 症狀:打鼾阻塞呼吸道
Part 2.
何謂「睡眠不自主運動」?
睡覺常會不自主舉手?
睡覺不自覺肢體亂動 共眠人常遭毆傷?
老公睡眠鼾聲雷動 竟讓老婆耳聾?
進入睡眠夢鄉 肢體是癱瘓狀態?
在睡夢中打鬥 起床發現打死枕邊人?
門診「睡眠檢查」療程 觀察睡眠健康狀態?
中醫指出睡眠時間 和身體器官息息相關?
胃酸在半夜最酸 熬夜易造成器官傷害?
大一打工大夜班 大四熬夜不堪負荷?
「睡眠剝奪」不讓人睡 竟能治好憂鬱症?
睡不夠隔天是否能補回?長期會擾亂生理時鐘?
沒有午睡習慣 不會影響睡眠?
想睡代表疲勞需休息,別喝提神飲料提神?
喝提神飲料20年,腎功能嚴重毀損?
常喝提神飲料者,車禍肇事率最高?
吃安眠藥亂打電話,隔天完全不記得?
Part 3.
吃下安眠藥到睡著期間,會產生失憶狀況?
正確服用安眠藥?一次只吃一顆,吃完馬上睡覺!
吃安眠藥助睡很淺眠,無法幫助神經修復?
曾吃安眠藥助眠,睡眠時間反而全亂?
運動後才真正改善睡眠?
安神飲品 紅棗桂圓茶 (紅棗3-4顆、桂圓、酸棗仁9公克)
建議睡眠不要吃東西?
睡前越餓越清醒 吃熱清粥會助睡眠?
晚上吃太油 睡眠品質會變差?
睡眠時「快速動眼期」 表示正在作夢?
夢境反映真實的你!? 夢到高處摔落→內心孤獨?
寫下夢境內容 可治療憂鬱患者?
Part 4.
夢境反映真實的你!? 夢到春夢→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艾菲爾解夢:在昏暗樓梯間 找不到出口!?
→小時候和家人關係疏遠
巴西曾實驗的夢境研究?
現實不會的考試難題 在夢裡找到解答?
現實中的創意靈感都來自於夢境?
夢見親人過世 其實是幫他延壽?
夢到飛行→想有性行為?
夢到飛行 代表同性性行為?
常重複夢見在廢墟找出口 並有人來解救自己?
夢到害怕聽到絃樂器 表示童年曾經歷傷害?
夢到尿急找廁所必尿床?
Part 5.
新奇助眠產品 玫瑰芬香娃娃抱枕
媽媽清洗從洗小用的被毯 沒有口水味開始大失眠?
新奇助眠產品 瘦腿按摩睡眠襪 消除腿水腫
新奇助眠產品 型男止鼾器
新奇助眠產品 療癒系炭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