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台南市聽力檢測室啟用 聽障免費做評估(聯合報2013-02-27)


台南市聽力檢測室啟用 聽障免費做評估(聯合報2013-02-27)
【聯合報╱記者熊迺群/台南報導】
2013.02.27 02:42 am

台南市輔具資源中心聽力檢測室昨天啟用,未來聽力評估和檢測服務可在中心一次完成,且全部免費,為聽障者省下上千元的檢測費用,是一大福音。

「輔具補助事先評估制」正式上路後,聽障朋友為取得最適合的聽力輔具,得先到醫院做聽力檢測,由聽力治療師開立輔具評估報告書,所需費用約1200元至2500元,是筆不小的負擔。

社會局體諒聽障朋友的辛苦,輔具成為他們生活、學習、外出時不可或缺的工具,為避免用錯輔具造成負擔與傷害,特別委託中華科技輔具協會、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在台南市無障礙之家設置「輔具資源中心聽力檢測室」,減輕聽障朋友經濟負擔。

昨天輔具資源中心聽力檢測室啟用,未來聽力評估和檢測服務可在輔具中心內一次完成,更不需支付任何評估費用。重聽福利協會並捐贈50萬元,做為輔具申請補助。

社會局長曹愛蘭提醒身障朋友,「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採「事先申請制」,身障者須於購買前先提申請,取得核准通知後再購置輔具,並將收據等相關文件送至戶籍地區公所,核銷作業完成才發放補助款。

全文網址: 台南市聽力檢測室啟用 聽障免費做評估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723591.shtml#ixzz2M5g5ULhk
Power By udn.com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哪些食物偷走你的睡眠 VS.吃什麼能讓你一夜好好睡 (康健雜誌2001-07)


哪些食物偷走你的睡眠 VS.吃什麼能讓你一夜好好睡(康健雜誌2001-07)
康健雜誌322001-07  作者:謝曉雲

牆上掛鐘的指針早過了12點,左鄰右舍紛紛熄燈入睡,你躺在床上,瞪大眼睛,儘管數了幾百頭羊,周公還是不來邀你釣魚。這時候,恨不得有人用榔頭敲你一把,好讓你一覺到天明。

你也許不知道,和你同一時間躺在床上數羊的人多著呢!工商社會快速的步調、令人喘不過氣的工作壓力,讓大多數人晚上都睡不好。

根據美國調查,95%的美國成年人一生中曾經歷過某種程度的失眠,台灣本地的統計也發現,將近80%的國人曾經有睡眠困擾。

有人因為疾病、疼痛難入眠,有人被壓力壓得焦慮睡不好,但是你大概忽略了一個和生活最貼近的原因,也可能讓你夜夜輾轉反側,那是每天吃的食物。(全文未完~請點此處閱覽文章哦~)

睡覺擺第一,時間一到立刻上床?(康健部落格2012-08-27)


睡覺擺第一,時間一到立刻上床?(康健部落格2012-08-27)
作者:吳家碩
2012.08.27

常常在失眠的案例裡聽到這樣的現象,失眠者在經歷一段失眠的日子後,有形無形中開始改變對「睡覺」一事關注的比重,一開始只有上床前會擔心睡不著,逐漸地,夜晚來臨時就開始擔憂了,嚴重時,有失眠者甚至會因為太陽下山,煩惱會不會晚上又失眠了的念頭就展開了!這般日積月累的擔心,也讓失眠者把開始排除萬難,把睡覺擺第一!

「時間一到,立刻就上床。」這是我常問失眠者何時上床的答案!

因為睡不好,總提醒自己得把握任何一個可以睡覺的機會與時間,晚上該睡覺的時間一到,就會立刻把手邊的事情完成,用最快速度把電腦、電視關了,接著就去睡了,但你的身體與大腦真的準備好要睡了嗎?心理師提醒你,這樣的睡眠習慣其實是相當不好的!

[風扇小理論]

有沒有想過當你把電風扇關掉時,雖然電源中斷了,但其實扇頁還是有動力可以緩慢的旋轉著,到完全停下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就算你看到風扇停止了,但上前一摸馬達還是微熱的狀態。其實失眠者睡不著時的頭腦,有時就像是止不住的風扇一樣,轉呀轉個不停,如果想要睡得好,你的睡意要出現就像風扇要完全靜止一樣,是需要花時間來等待,千萬不要期待說睡就睡!

所以心理師建議,不管再怎麼忙碌,時間再怎麼不夠,也不要時間一到立刻上床,睡前可以養成一個固定放鬆時間,至少是半小時的時間,你可以從事一些放鬆靜態的行為,或是什麼都不做發發呆也行!

花一些時間讓自己睡意可以出現(風扇靜止),雖然你可能會因此比較晚才上床,但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你的身體與大腦都真的準備好要睡覺了!

關於這篇的[風扇小理論],是要提醒失眠者睡前空一段時間下來,而這段時間到底可以做什麼了?聽音樂、看節目、看書,還是來點放鬆練習,順序又該如何安排呢?心理一思在下周的「好眠心運動」再來跟大家分享。

本文作者為:長庚醫院睡眠中心 吳家碩臨床心理師,看更多>>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引用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87&nid=2321)

天冷突發性耳聾易發作 聽力急減速就醫(康健部落格2013-01-08)


天冷突發性耳聾易發作 聽力急減速就醫(康健部落格2013-01-08)
作者:大林慈濟綜合醫院
2013.01.08

30幾歲的王小姐,最近起床突然覺得左耳嚴重耳鳴,整天吱吱叫個不停,就醫後發現是突發性耳聾。

耳鼻喉科醫師表示,秋冬季節天氣較冷,突發性耳聾發生機率較高,若是突然發生聽力減弱,甚至伴隨有耳鳴、眩暈、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三天內開始接受治療,聽力恢復的機率與程度較高。

大林慈院耳鼻喉科醫師黃俊豪表示,突發性耳聾是指在三天之內突然發生聽力減弱,本來可以聽得到很小的聲音,變成要很大聲才聽得到,多數僅有單側發病,且大部份都是在清晨或是早上起床時突然發作。

由於病因多,且不易確認,因此以症狀作為病名。症狀較輕的患者剛開始會覺得耳朵嗡嗡叫,或是被矇住的感覺,聽不太清楚,若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有人甚至是在接電話時才發現自己有一邊耳朵聽不到。嚴重的則是一開始就完全聽不到,耳鳴、眩暈得厲害。

黃俊豪表示,突發性耳聾最常見的兩大原因,一是血管阻塞,另一種則是壓力大、睡不好等造成抵抗力下降,導致原本潛伏在耳朵附近靠近腦部的單純或帶狀疱疹病毒復發。年輕人若發生突發性耳聾,多數是因病毒復發,耳朵發炎,因而導致聽力下降,而中老年人大都是因為耳朵的血管循環變差造成。黃俊豪指出,突發性耳聾雖然全年都可能發生,但秋冬的發生率較高,尤其是老人家本身有動脈硬化,因為秋冬天氣冷,造成內耳小血管暫時性痙攣,耳蝸缺血,就會導致暫時性缺氧而影響聽覺功能。

黃俊豪指出,除了血管及病毒復發所引起的突發性耳聾外,也有人是因頭部外傷、用力擤鼻涕,或是便秘時太用力上大號等,造成內耳耳膜破裂,也會突發性耳聾,還有人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血管瘤、神經瘤等所引起。再者,醫學上也沒有耳中風這個名詞,所以,請不要再叫突發性耳聾是耳中風了!

由於突發性耳聾主要是血流不佳及病毒所引起,因此醫師提醒,天冷時一定要注意保暖,甚至圍上圍巾,作息正常、壓力不要太大、戒菸,若要喝咖啡或茶,一次量不要太多,因為這些因素都會讓血管收縮得比較嚴重,若本來後腦循環或內耳循環就較差的人,又沒好好保養,會比較容易發作。

黃俊豪醫師建議,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天以上,一定要到醫院做聽力檢測,確定聽力是否確實有下降。突發性耳聾不管是缺血、缺氧、發炎所引起,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因為神經受損後無法恢復。

如果是剛發作,且症狀輕微,經治療後聽力約可恢復七、八成,但若是嚴重患者,甚至伴隨眩暈症狀,大約只可恢復35成。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抵抗力較差者,復原程度會比較差,所以更要及早接受治療。

目前,醫學界認為唯一有效的治療是即時給予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其他的療法,例如:高壓氧、血液補充劑等等,是沒有明顯療效的。對於不適合口服或靜脈類固醇治療的患者,可以改為耳部類固醇注射,以減少類固醇對於身體的副作用。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引用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87&nid=2954)

睡覺讓你更聰明【好眠心運動03】(康健部落格2012-07-30)


睡覺讓你更聰明【好眠心運動03(康健部落格2012-07-30)
作者:林晏瑄
2012.07.30

考季來臨,大多數的考生都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家長及老師們的心情也跟著緊張起來,而隨著睡眠醫學的推廣,我們越來越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也知道睡眠不足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簡單的來說,睡眠不足可能使你的指考成績不如平時的水準,但是你可能會想:「拜託!這我當然知道,睡不飽精神不好,考試成績當然跟著下降呀!」但其實,睡眠對於成就表現所帶來的助益,可能比你想像得還要多!

近期的研究發現,睡眠具有重新活化並固化記憶的功能,簡單的來說,睡眠幫你把破碎且零星的新記憶整理好,放入大腦的永久儲存區,也就是我們的長期記憶區。

麻省理工學院的腦與認知科學系在2002年所發表的動物研究中就發現,動物在清醒時探索新環境所引發的腦部神經活動,會在其睡眠時快速地重新活化一次,這種記憶的「重播(replay)」被認為與長期記憶的固化有很大的關係(Lee & Wilson2002)。

但你大概以為大腦在睡覺時候就像放DVD一般不斷重播我們所經驗到的新記憶,就像在睡覺時「再經驗」一次又一次,使得記憶被強化,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睡眠會幫我們把新記憶去蕪存菁,只留下主旨,而不是完整的副本。

哈佛醫學院/貝斯‧以色列‧迪肯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研究發現,讓受試者睡前背誦一組語意相關的詞彙(例如打針、病人、治療、檢查等8個詞彙),睡醒時請他們回憶曾學過的字彙,受試者對於該字彙組的主旨字詞之記憶被強化,例如「醫師」,即使他們在睡前的背誦當中根本沒有學過該字詞(Payne等人,2009)!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睡眠具有提取記憶的意義之功能,也就是說,睡眠不只是單純的強化記憶,甚至能夠整合大腦的記憶網絡並萃取出意義,這使我們的大腦記得更多。

這樣的研究也解釋了學習法的重要,例如背英文單字時,死背法很難使我們記憶深刻,但若是學會了字根、字源或是各種片語的由來,我們就真的「學會」了這個字詞!

總而言之,睡眠除了幫助你養精蓄銳,恢復體力與精神,更幫助你整合一天當中所經驗與學習到的新知,協助你萃取記憶當中的意義,讓你洞察更多、更廣!所以,睡眠讓你變聰明,也讓你更有智慧,你還願意犧牲睡眠嗎?

參考文獻
 Lee, A. K., Wilson, M. A. (2002). Memory of sequential in the hippocampus during slow wave sleep. Neuron, 36, 1183-1194.
 Payne, J. D., Schacter, D. L., Propper, R., Huang, L-W., Wamsley, E., Tucker, M. A., Walker, M. P., Stickgold, R. (2009). The Role of Sleep in False Memory Formation.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92(3), 327-334.

本文作者為:新光醫院睡眠中心 林晏瑄臨床心理師,看更多>>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引用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87&nid=2182)

最新研究 喝茶可能有助預防聽力老化 (大林慈濟醫院2012-09-20)


最新研究 喝茶可能有助預防聽力老化 (大林慈濟醫院2012-09-20)

大約從五十歲開始,聽力老化及老年性聽損是常見的退化疾病。

目前並無特殊藥物可治療,必須依賴助聽器或震動警示器來改善聽力造成的困擾。不過一項以中老年人為對象的飲食與聽力研究發現有趣的結果,台灣人喜歡喝的烏龍茶可能有助於聽力的保持。

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俊豪醫師表示,老年性聽力障礙多半是因年齡增長所產生的生理退化現象,或其他外在因素造成聽覺器官加速老化所致,而一般聽覺功能的老化受到體質(基因),與環境因子的影響。在環境因子部分,以往研究顯示可能加速聽力退化的相關併發症,包括肥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噪音傷害、耳毒性藥物使用、耳部發炎、耳部外傷等。

但是在預防與治療方面卻沒有特別的進展,雖然坊間常聽到一些健康食品或藥物具有預防聽力退化效果,但很多都沒有嚴謹的學術證據來支持其療效。

黃俊豪醫師、陳金城副院長,和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科系詹吟菁教授、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許權振教授、劉殿楨教授合作,在2007年至2009年間,收集265名年齡大於55歲的中老年人,進行腰圍測量、飲食習慣與疾病史問卷調查、聽力測驗。

黃俊豪指出,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在校正年齡、性別、腰圍、抽菸、喝酒、喝咖啡、服用維他命、慢性疾病等等因子後,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其腦部對於不同音頻型態的辨識能力(中樞聽覺功能的一種),比沒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還要好。

此一研究結果,已經刊登於著名的《營養、健康、老化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2012年最新一版刊物中。黃俊豪說,研究中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其腦部對於不同音頻型態的辨識能力測驗(滿分為100%),比沒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平均高出6%

喝烏龍茶對於中樞聽力的好處,在男性比女性明顯,換言之,有無喝烏龍茶習慣,對於男性的中老年人影響比較大。不過,喝烏龍茶的習慣,對於耳朵的聽覺功能,也就是對於耳朵音量高低的敏感度,沒有明顯影響。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引用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87&nid=2450)

哪些食物偷走你的睡眠 VS.吃什麼能讓你一夜好好睡(康健雜誌2001-07)


哪些食物偷走你的睡眠 VS.吃什麼能讓你一夜好好睡(康健雜誌2001-07)
康健雜誌322001-07  作者:謝曉雲

牆上掛鐘的指針早過了12點,左鄰右舍紛紛熄燈入睡,你躺在床上,瞪大眼睛,儘管數了幾百頭羊,周公還是不來邀你釣魚。這時候,恨不得有人用榔頭敲你一把,好讓你一覺到天明。

你也許不知道,和你同一時間躺在床上數羊的人多著呢!工商社會快速的步調、令人喘不過氣的工作壓力,讓大多數人晚上都睡不好。

根據美國調查,95%的美國成年人一生中曾經歷過某種程度的失眠,台灣本地的統計也發現,將近80%的國人曾經有睡眠困擾。

有人因為疾病、疼痛難入眠,有人被壓力壓得焦慮睡不好,但是你大概忽略了一個和生活最貼近的原因,也可能讓你夜夜輾轉反側,那是每天吃的食物。(全文未完~請點此處閱覽文章哦~)

充足睡眠是最天然的止痛藥(康健雜誌2013-01)


充足睡眠是最天然的止痛藥(康健雜誌2013-01)
康健雜誌170 /作者:李依蓉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晚獲得充足睡眠,不僅能讓你白天不會昏昏欲睡,還可以降低疼痛敏感度,效果等同含可待因止痛藥。

睡不著為什麼不能躺床?!(康健雜誌專欄部落格2013-02-25)


睡不著為什麼不能躺床?!(康健雜誌專欄部落格2013-02-25)
作者:林晏瑄
2013.02.25

失眠的人常常被認為是想太多、容易操心、太閒了等等的原因,才會失眠,很多情況下失眠的人通常還沒求救就先被貼上這些負面的標籤,好像就是因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才失眠的,這樣的觀念常讓失眠的人蒙受更大的壓力,陷入更絕望的情緒中。

許多研究發現,剛開始失眠或許是因為生活轉變或是壓力事件所引發,但當持續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的時候,人們的生理與心理皆會呈現出一種過度活躍及亢奮的現象,稱為過度激發狀態。

這種過度激發狀態尤其在睡前或是睡眠當中更容易出現,像是心跳加快、呼吸較急、肌肉緊繃、腦中的思考停不下來、害怕睡不著等等的現象,過度激發狀態幾乎是自動化的出現,我們很難靠著意志力讓身體及腦袋放鬆下來,然而若是呈現過度激發狀態的人因此失眠且受到指責(被說為過度焦慮、想太多、太閒了才會容易操心等),對於失眠的人無疑是感到更委屈、更有壓力的。

此外,若是當失眠者躺在床上時每每都是呈現過度激發狀態,床與房間就會跟過度激發狀態配對並且連結在一起,你的身體開始學會躺在床上就會失眠!也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時猛打瞌睡,起身走幾步路進房間躺上床後卻再怎麼樣都睡不著!這就是很典型的床與失眠配對成功的例子。

在治療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法中,有一個很簡單的行為治療法能夠改善這種清醒配對造成的失眠,稱為刺激控制法。這個行為治療法的基本概念是為降低失眠與床、房間的清醒配對,讓身體學習到躺上床就是該「開始放鬆、準備睡覺」,因此執行原則如下:

1.床只留給睡覺用:避免提早上床看電視、看書、玩手機等活動,這些原來你認為是促進睡意的活動,只會讓你的清醒跟床的連結越來越強,你還是可以坐在沙發或以椅子上執行這些輕鬆的活動。

2.想睡覺的時候才上床:當感覺到睡意的時候,將睡意帶上床,重新將睡眠與床配對在一起,來取代失眠與床的關係。

3.在床上躺了一段時間沒睡著便要起床:由於失眠連結還很強,一直躺床通常只會使得頭腦越來越清醒,約莫20分鐘若還睡不著時一定要起床,到沙發或椅子上重新放鬆下來,此時可以做一些靜態放鬆的活動,如:腹式呼吸法、緩慢呼吸法、肌肉放鬆等各式放鬆技巧,直到有睡意再上床。

4.重複2.3.直到當晚睡著為止。

5.無論前一晚睡了多久,仍需在固定時間起床:避免因為睡眠不足而賴床,影響隔天的生理時鐘延遲。

由於這是一個讓身體重新培養與床的良好關係的治療法,刺激控制法的執行需要持續至少1~2週,才開始會感覺到效果(躺上床開始覺得舒服、放鬆,甚至是想睡覺),因此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執行,剛開始可能會經歷幾天的睡眠不足,只要能夠撐過這樣的不舒服,就有機會可以感受到失眠開始改善。

本文作者為:新光醫院睡眠中心 林晏瑄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引用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87&nid=3069)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午睡的神奇力量:如何睡、何時睡、睡多久?(康健雜誌2000-04)


午睡的神奇力量:如何睡、何時睡、睡多久?(康健雜誌2000-04)
2000-04 康健雜誌18期 作者:吳若女

健康的午睡,可以讓你活力倍增,你知道該怎麼午睡最好嗎?
你有很好的飲食習慣,少油、少鹽、少肉、多蔬果;你每天補充維他命,有規律的運動,早睡早起不熬夜。一整天下來,大部份的時間都感覺不錯。

但在午餐和晚餐中間,你會覺得頭昏腦脹,思路緩慢,好像也不太能集中精神。這時候你也許開始找咖啡或茶葉,也許在懊悔午餐吃錯了。

小睡片刻,或許是你可以考慮的。

正常的生理反應

不是嬰兒、老年人或病人才需要午睡,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在經過半天的活動之後,有一股力量會驅策我們休息一下。早在遠古時代,祖先為了躲避午後的暑熱,會小憩片刻以保持體力。

睡眠專家狄曼特、布勞頓和丁吉共同發現,人類的身體傾向兩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中心體溫和清醒程度會同時下降;另一次發生在下午,但程度較輕微。

不管晚上睡眠是否足夠,一天之中會想小睡片刻,是人類正常的生物需要。如果前一晚睡眠不足,那麼睏意恐怕會濃到無法抵抗。
(引用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8748&page=1)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趙舜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樂觀面對 (引用奇摩影音新聞)


小孩咳嗽治不好? 過敏別當成感冒 (優活健康網2013-02-16)


小孩咳嗽治不好? 過敏別當成感冒 
優活健康網 – 2013216日 下午7: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咳咳咳!冬天感冒病號增多,不少家長帶孩子看診滿臉憂心,細問之下才知道家中小寶貝已經咳嗽二、三週,在診所看感冒卻老是看不好。阮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于靜雯表示,事實上,孩子在生病時,很可能是過敏發作,卻誤當作是一般感冒。感冒最為大家熟悉的症狀為發燒、咳嗽、打噴涕或流鼻水,有時伴隨頭痛、喉嚨痛、全身痠痛或疲倦等。

而過敏症狀中,最容易跟感冒混淆的,是鼻子(過敏性鼻炎)和氣管(過敏性氣喘)的症狀,前者是持續的打噴涕或流鼻水,後者是不斷咳嗽,尤其是夜咳。相對於感冒是感染引起的,過敏卻是體質問題。尤其小學前幼童免疫系統還差時,感冒加上長期呼吸道發炎,所以覺得經年累月都在咳嗽流鼻水,不會好。簡單的分法是如果打噴涕或流鼻水、咳嗽的症狀,超過兩個星期,就必須當心是過敏症狀‵;感冒原因多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狀;既是感染,多屬急性,一個星期左右就會恢復。

大部份孩童屬於輕微型,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症狀,這種咳嗽通常發生在睡覺時、快天亮時、剛睡醒時或是運動的時候。有些小朋友沒有其他典型症狀,只有表現夜咳,如果你家孩子每次感冒有上述現象,也要小心是否為氣喘。有些小患者雖有氣喘,但在青春期後8成後就改善,有人則是症狀消失一陣子好幾年又復發,也有12成症狀持續、甚至變壞。而8成在青春期改善,如果抽菸或二手菸霧的環境下,一部份中年時期會再復發。

值得一提的是,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同等重要。預防過敏疾病產生,要從出生就開始避免接觸過敏原做起。高過敏家庭中的懷孕婦女,最好從懷孕四個月起,就避免接觸過敏原。新生兒在出生後六個月內,最好餵食母奶,當不能餵食母奶時,則使用水解蛋白嬰兒奶粉餵食,副食品在六個月後再添加,過敏食物如蛋白、蝦蟹食物兩足歲再食用較適宜。並盡量減少使用地毯、毛毯、浴巾、草席類及接觸貓、狗等寵物及二手菸等,都有助於預防過敏的產生。
(引用自 http://tw.news.yahoo.com/%e5%b0%8f%e5%ad%a9%e5%92%b3%e5%97%bd%e6%b2%bb%e4%b8%8d%e5%a5%bd-%e9%81%8e%e6%95%8f%e5%88%a5%e7%95%b6%e6%88%90%e6%84%9f%e5%86%92-110000026.html)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孩子會打鼾 家長該怎麼辦?(聯合新聞網2013-02-18)

孩子會打鼾 家長該怎麼辦?
2013/02/18【文/黃秀美(自由媒體人)】

成人鼾聲如雷,已知是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重要警訊之一,而備受重視。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會增加心臟病、腦中風的風險,或因夜晚睡眠品質差,使得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會提高車禍意外的可能性。

根據二○一三年一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the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所發表的報告指出,在二○○九年,美國約有2.5%的致命車禍,以及2.0%非致死性傷害車禍,與開車時打瞌睡有關,共導致了30000人受傷,以及,730人死亡。

另一項由美國疾病管制局分析行為風險監測系統(the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BRFSS)所作的隨機電話調查則顯示,約有4.2%受訪者承認,他們最近30天內,曾經開車開到睡著。而瞌睡駕駛與睡眠不足六小時、睡覺會打鼾有關連,打鼾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徵兆之一。

那如果是孩子會打鼾,甚至,睡到一半卻停止呼吸,又代表什麼呢?

根據東芬蘭大學二○一二年十二月發表在發表在《歐洲兒科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的研究指出,在芬蘭六歲到八歲的兒童,有一成有睡眠呼吸障礙,且大多與喉嚨的扁桃腺肥大、牙齒錯咬(俗稱的戽斗,下排牙齒較上排牙齒突出)、凸形輪廓(convex facial profile)有關,但與成人不同的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與體內多餘脂肪沒有關連性。

而有睡眠呼吸障礙的兒童,可能會出現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白天過動、行為、學習上的困難,有時需要兒科、牙科、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同診斷及治療。

美國兒童醫院睡眠中心和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副教授Ann Halbower,二○一二年在美國胸科學會國議會議中,所發表的小型研究顯示,阻塞性睡眠呼吸症的兒童跟健康兒童相比,左側海馬迴和左側額葉皮質的神經元代謝物比值(N-acetyl aspartate to choline ratios,即NAA/Cho)有降低的異常,並且會顯著降低言語記憶及注意力。

研究中的兒童,年齡是介於八歲到十一歲,包括有十五位阻塞性睡眠呼吸症的兒童,以及七位健康的兒童,並且為他們作腦成像及神經心理測驗。其中,有十一個阻塞性睡眠呼吸症的兒童,在接受扁桃腺切除、陽壓呼吸器或鼻腔治療的六個月後,與本研究中的七個健康兒童,再次作腦成像及神經心理測驗。

初步結果發現,阻塞性睡眠呼吸症的兒童在治療後,右側及左側額葉皮質的神經元代謝物正常化,並且對注意力及言語記憶,有中度到大幅度的改善。海馬迴的神經元代謝物,則是有中等效應的改善。

倘若,家長發現孩子晚上睡覺時,會鼾聲大作,甚至觀察得到呼吸暫停。明明睡很久,但白天仍是精神不振,上課老是在恍神、坐不住、無法專心、過動等症狀,可詢求相關兒童睡眠專家的協助。

參考資料:

Drowsy Driving 19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20092010.
One in Ten 6 To 8-Year-Olds Has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Finnish Study Finds.
Treatment of Childhood OSA Reverses Brain Abnormalities.



全文網址: 孩子會打鼾 家長該怎麼辦?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1491#ixzz2LLFapEKd
Power By udn.com

腰粗了!年後國人均胖2公斤 國健局揪團免費「甩油」(今日新聞2013-02-19)


腰粗了!年後國人均胖2公斤 國健局揪團免費「甩油」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NowNews 2013219 10:42

吃太多,放完9天春節假期,不少人都覺得小腹跑出來,腰圍明顯多了一號,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就發現,台灣民眾過年期間體重平均增加快2公斤,看準年後甩油熱潮,國健局蛇年將第3年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號召家庭、學校、企業等揪團減重,目標甩油600公噸,免費由營養師和運動專業人員提供建議。

9天年假放完,不少人年後站上磅秤,套上舊褲子,這才驚呼超重了!腰圍變粗了!事實上,以同樣長達9天的龍年年假為例,國健局「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就發現,有近45民眾,體重平均增加1.7公斤,預估蛇年大吃「一斤」的人也不少。

看準年後甩油需求,國健局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延芳表示,邁入第3年的「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今(19)天正式開始報名,民眾可洽各縣市衛生局及衛生所免費報名參加,或撥打免費諮詢專線0800-367-1000800-瘦落去-要動動)和肥胖防治網站(http://obesity.bhp.gov.tw)網路電話,有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提供健康體重管理的建議。

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前2年成績表現亮眼,100年共吸引72萬人參與,成功減重1104公噸;101年則有78萬人參與,減掉1137公噸,平均一人甩掉1.5公斤。更獲得國際媒體英國BBC新聞台關注,在今年過年期間,進行電視與網路新聞專題報導。

陳延芳指出,減重不能減掉健康,只有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特別是調控飲食加上運動,才可回歸健康體重,並有效預防疾病,像每天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路上、下班,或配合爬樓梯運動、騎腳踏車、做健康操及打球等生活化運動,每周累計運動至少150分鐘,減重其實不困難。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2013/02/19/91-2903727.htm)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類SARS病毒 人傳人襲英 (東森新聞2013-02-15)


SARS病毒 人傳人襲英
東森新聞 – 2013215日 上午8:53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英國出現疑似人傳人的新型冠狀病毒呼吸道重症病例,二名病例因有親戚關係,加上曾親密接觸,懷疑其中一名病患因而感染;英國這案例是至今已知的第三起可能人傳人群聚感染事件。醫生警告,依目前情況來看,病毒蔓延,勢不可擋,不僅赴中東旅遊民眾須要小心,有去英國、歐洲的人,也要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e9%a1%9esars%e7%97%85%e6%af%92-%e4%ba%ba%e5%82%b3%e4%ba%ba%e8%a5%b2%e8%8b%b1-005321626.html)

~~林政佑醫師關心您的健康~~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輕熟女偏頭痛 急性耳中風找上門 (華視新聞2013-02-08)


輕熟女偏頭痛 急性耳中風找上門  偏頭痛患者 耳中風機率增加八成  高血壓+偏頭痛 耳中風高危險群  預防耳中風 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013/2/8  顏儀婷 報導

您有偏頭痛嗎? 小心聽力也會受損,最新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併發耳中風的機率,比一般高出八成,有一名三十歲女子,講電話時突然聽不清楚,就醫才發現可能是偏頭痛導致聽力受損,醫師指出,冬天的患者增加近三成,都是血管病變引起,應該留意保暖。

聲音突然聽不清楚,可得當心了,因為壞掉的可能不是電話,而是耳朵出了問題!一名30多歲女性,長期受偏頭痛困擾,最近更發現,習慣聽電話的右耳聽不到了,一度以為電話壞掉,就醫發現急性耳中風,不過因為延遲就醫,導致右耳重度聽力障礙。

醫生說秋冬溫差交替季節,突發性聽力障礙求診患者明顯增加;耳中風原因過去認為可能和心血管疾病有關,最近更發現有偏頭痛的人,耳中風機率多八成。
醫生建議耳朵出現耳鳴、耳悶症狀,最好把握三天黃金治療期;平常最好保持正常生活作習,注意保暖不感冒,多少能防止耳中風找上門。
(資料來源: http://www.ttv.com.tw/102/02/1020208/10202084945507I.htm)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睡覺時鼻涕倒流,如何改善?(康健雜誌2012-07)


睡覺時鼻涕倒流,如何改善?
2012-07康健雜誌164

問:因鼻子過敏,睡覺時都會鼻塞及鼻涕倒流,除了藥物控制外,有什麼其他方法可改善?吃西瓜會影響嗎?因有醫生建議不要吃西瓜。

不懂紓壓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聯合報2013-01-09)


不懂紓壓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2013/01/09【聯合報/記者祁容玉/整理】

案例:28歲小柔在公司擔任行政工作,因接手新的工作而頻頻加班,工作量增加又忙碌,偶爾出現胸悶狀況,平常甚至忘東忘西,旁人交代的事也無法記住,最後每晚失眠,情緒越來越不穩,工作表現不如預期而遭上司責罵,下班後暴飲暴食紓解壓力。

這樣的生活導致小柔血糖飆升,腸胃不適,胸悶胸痛情況越來越嚴重,到醫院看腸胃科,醫師建議她到精神科諮詢,才發現原來是壓力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症狀,經過治療和訓練,她學會正面面對壓力,適度放鬆,失眠等症狀也逐漸改善。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臨床心理師魏芊蕙: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是用來調節緊張和放鬆之間的和諧,當遇到壓力時,緊張會多於放鬆,長期下來可能演變成生理上的疾病與疼痛,若面對壓力的方法不正確或不懂適度紓壓,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在生理上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失調,或頭痛、氣喘、心悸、失眠、焦慮等。

建議有類似困擾民眾,可到身心科或精神科求助,透過醫師問診和心理師諮詢,找出壓力來源,目前部分醫療院所會以生理回饋儀檢測腦波、心跳、呼吸、體溫等數值,讓患者具體了解「做哪些事可以放鬆」,找到紓解壓力的方法。

全文網址: 不懂紓壓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 百病漫談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34886#ixzz2K6HWyw78
Power By udn.com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垃圾睡眠,睡出健康三大危機!(康健雜誌2008-04)


垃圾睡眠,睡出健康三大危機!
2008-04康健雜誌113
作者:楊心怡

當心!有垃圾食物,也有垃圾睡眠。你家孩子的睡眠習慣及格嗎?

晚上11點半,他探頭進16歲兒子的房間,看見兒子仍舊坐在電腦前,手指不停敲打鍵盤,回覆四面八方傳來的MSN訊息。他催促兒子快快上床。兒子敷衍地點了點頭。20分鐘後,他再度踏進兒子房間查看,這次他提高音量,命令兒子上床。這時,已接近12點了。

事實上,當兒子終於乖乖躺上床時,已經是凌晨1點左右的事了。同樣的劇碼,幾乎每天上演。

雖然如此,這位爸爸並不認為這樣有什麼問題。在他眼中,現在的高中生就是這樣:「每天弄到半夜才上床,一躺平就睡著了,哪來的睡眠問題?」他唯一能干涉的,就是「(上床時間)絕對不准超過1點」。

但青少年哪會這麼輕易就放過父母?「每天早上,鬧鐘都是先叫醒我,然後我再去叫他,」爸爸不禁抱怨。有一次,爸爸氣得把震天價響的鬧鐘放在兒子耳邊,兒子依然昏睡,一點反應都沒有。「所以,週末我就不管他了,放他好好玩,好好睡,」爸爸說,週末通常要到中午,才會看到兒子睡眼惺忪地走進浴室梳洗。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778&page=1)

睡錯了,難怪這麼累!糾正上班族3大NG睡法 (康健雜誌2009-10)


睡錯了,難怪這麼累!糾正上班族3大NG睡法
2009-10 Web only/作者:康健雜誌

女人天生應該比男人好睡,但偏偏睡不好的女人比男人多,其實,可能你「睡錯了」,難怪這麼累!

【錯誤一】下班才運動更好眠→x失眠女性下班才運動,更難睡

生活壓力大,不管男女多半晚睡,但女人更沒有本錢晚睡,因為女性荷爾蒙可以讓睡眠相位往前移(睡眠相位指的是開始睡覺到醒來的時間),讓人早睡,女人一旦晚睡卻還得早起,作息嚴重違背生理時鐘,日復一日,發生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生理時鐘長期紊亂,變成慢性失眠。

高醫睡眠中心執行長徐崇堯醫師指出,人在體溫從最高降到最低的中間,會開始想睡覺。一般來說,男性在下午46點體溫最高,凌晨46點體溫最低,在晚上1012點想睡。女性在下午24點體溫最高,凌晨24點體溫最低,在晚上810點想睡,「女生應比男生早2小時想睡,傾向早睡早起。」

讓「記憶」跟著「生理時鐘」走 (引用自睡眠321網站文章)


讓「記憶」跟著「生理時鐘」走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俊成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小編
圖/Hannah Chen

「世界就睡在夢裡…」樂團五月天有句歌詞這麼寫著。

的確,在夢裡,我們可以發現從未發現過的世界。著名小說《暮光之城》的作者Stephenie Meyer曾分享這本著作的故事根據,其實就是他某次的夢境。睡眠不但能夠激發創造力,它也是增進學習記憶表現的關鍵角色。

近期的研究發現,我們學到的知識,要透過睡眠歷程才能鞏固(小編:但是大雄都靠哆啦A夢的記憶吐司來鞏固…)。這當然不是說我們念完書以後馬上睡覺就好了,也不是某都市傳說中「把書放在枕頭下」就可以都考一百分;睡眠歷程最重要的,是要搭配「對的時間」來睡覺;而這個「對的時間」則是來自控制我們何時想睡、何時又會自動醒來的「生理時鐘」。由於睡眠的生理時鐘是由腦部的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簡稱SCN)來調控,因此在生理時鐘失調的狀況下,不但容易產生情緒、睡眠、專注力等等問題, 在動物研究發現當SCN被破壞後,損害長期記憶的提取、影響到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的海馬回。

美國華盛頓大學Eckel-Mahan的研究團隊發現,長期記憶功能的維持,靠的是透過穩定的生理時鐘來活化海馬回中的蛋白質(註一);因此當睡覺的時間和生理時鐘無法配合,就可能影響學習記憶的成效。國立政治大學睡眠實驗室的調查研究發現:當學生睡覺時間的不規律性越高,其學業表現就越差。美國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學生在週末起床的時間點與其學業成績具有高度相關,週末上床睡覺的時間點與學業成績表現有著高度相關性。這些研究的結果都暗示著當睡眠時間越不規律,就越可能影響記憶的穩固。也就是說,每次第一名的同學說「我都很早就睡了」很有可能是真的,他們的確沒有偷偷熬夜唸書…

曾經有科學家想知道睡眠時間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在一週內每天睡覺比平常晚兩小時,對記憶造成的影響,就相當於遭受到一天24小時的睡眠剝奪。不規律的睡眠與睡眠剝奪兩者對記憶形成都具有明顯破壞力,所以如果想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學習過後別忘了在對的時間(睡眠規律)做對的事情(不要熬夜苦讀)。(小編:才能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噢!揪咪!)

註一. Eckel-Mahan, K. L., Phan, T., Han, S., Wang, H., Chan, G. C., Scheiner, Z. S., & Storm, D. R. (2008). Circadian oscillation of hippocampal MAPK activity and cAmp: implications for memory persistence. Nature Neuroscience, 11(9), 1074-1082.

(資料來源: http://sleep321.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23.html)

失眠症自我評量表


失眠症自我評量表(↓請點以下網址連結~)

失眠自我療法


失眠自我療法
請點選以下引用連結閱覽文章哦

研究:美國人失眠 年損1.8兆台幣 (台灣醒報2012-11-05)


研究:美國人失眠 年損1.8兆台幣
台灣醒報 2012-11-05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半夜睡不著覺」是許多人的心聲!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每十位美國人就有一位飽受失眠之苦,包括出現睡眠時間縮短、夜間不定時清醒以及隔天早上深感疲累,一年下來如果換算成病假,總天數已超過2.53億天,經濟損失則達632億美金(約台幣1.8兆元)。台北榮民總醫院曾在美國心臟協會洛杉磯年會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失眠患者出現心臟病或是中風機率是一般民眾兩倍。
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者史佛森指出,睡不著覺的美國人越來越多,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人口約5%,患者晚上睡覺時通常會連續出現好幾次呼吸中止,不僅影響心臟健康,也很難再進入深層睡眠,而光是計算失眠人口就佔美國一成人口,失眠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32億美金損失,其中三分之一是因無法上班有關,三分之二是生產力減少。
美國疾管局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纏身,進而造成早死或身體不適。研究者發現,睡眠不足與出現第二型糖尿病有關,因為觀察血糖指標的血糖血紅素(hemoglobin A1C),會因睡眠的質與量不同而出現變化。
台北榮民總醫院在今年美國心臟協會洛杉磯年會上就發表研究結果,失眠患者出現心臟病或是中風機率是一般民眾兩倍。另一項澳洲研究也指出,澳洲地區因為失眠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而請假造成經濟損失約占GDP 2%。至於服藥,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者史佛森表示,「治療失眠藥物只能短暫有效,服藥六週後深層睡眠次數還是會變少,換句話說,即便睡眠期間不會被打擾,睡眠品質還是會一落千丈。」
其他研究也指出,睡眠時間過短也會造成肥胖,其中以兒童最為明顯。波士頓伯拉罕與婦女醫院研究指出,睡眠不正常或是睡眠受到外力影響時間一旦長達一年,再加上習慣與飲食不變,會讓身體體重增加5.4公斤。
因此,史佛森建議,治療失眠的管道應該更加普及,並且應該包含在認知行為治療法項目(CBT)中。
(引用自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6546)

認清失眠類型 對症下藥讓你一夜好眠 (中時健康2012-08-27)


認清失眠類型 對症下藥讓你一夜好眠
【中時健康 趙欣/台北報導】2012.08.27

  現代人由於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不少人深受失眠困擾,一心想睡卻又無法成眠,甚至影響到白天的活動,即使吃了安眠藥也無法徹底解決。中醫認為,失眠症狀可分為起始失眠、間斷失眠以及終點失眠等三種類型,必須針對個人症狀和原因,才能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
  聶美華中醫師表示,起始失眠的患者,可能躺了三個小時都睡不著;而間斷失眠,則是睡著後,容易因為一點小聲響或是起來上廁所後,就無法再度入睡;至於終點失眠或是早醒失眠的患者,不但不容易入睡、半夜容易醒來,甚至天還沒亮就起床,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有血管硬化或高血壓者也容易出現這些症狀。

  心病需心藥醫,聶美華中醫師認為,治療失眠問題除了吃藥,最重要的是內心恢復平靜,不要有太多紛擾,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最好是心胸要開闊,將蜚短流長拋開,如果沒事就找老公或老婆吵架,最後一旦由言語衝突變成肢體暴力,越想越生氣,結果造成失眠對身心傷害都大。

  造成失眠或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很多,例如失戀或工作不順都是常見原因,中醫會以括蔞、梔子、柴胡、鬱金、菖蒲、甘草、白芍來治療這一類型的失眠患者,副作用低,而且柴胡可疏肝解鬱,括蔞有化痰之效,梔子則可以清心火,鬱金和白芍有補血作用。對於心煩意亂、煩躁不安的失眠患者,這個藥方可瀉心火,心頭沒有煩悶之後,自然睡得比較好。

  另一種是精神病狀的失眠,可能吃了太多西藥或安眠藥,副作用反而導致睡眠狀況更差。原因可能是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心率不整或暫時性呼吸中止,這些症狀都能透過中藥可以解決,只要在上一個藥方加上大黃,瀉掉相關燥症狀之後,會有明顯幫助。

  還有一種頑固性失眠,病人每天只能睡一到三小時,每到就寢時間就心慌,擔心自己睡不著,吃西藥也無法熟睡,就算加重藥劑最多也只能睡足四小時。聶美華中醫師表示,治療此類失眠,可用三稜、莪朮、柴胡、白芍、珍珠母、夜交藤、酸棗仁、丹參、當歸、白朮和茯神等等,兼顧行氣活血、疏肝解鬱、氣血同治的效果,將五臟六腑調整到比較健康的狀態,藉以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

  至於更年期的失眠,病患情緒常會有歇斯底里的症狀,中醫師會用百合、生地來治療;此外,對於更年期的氣虛和胡思亂想,可用浮小麥、麥門冬、炙甘草、茯神和珍珠母等藥材,有養心凝神之效。

  中年人容易消化不良,容易發生十二指腸潰瘍,有時候睡到半夜肚子痛。中醫講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要健胃整腸,這時可用加減保和丸或珠貝散修補胃潰瘍,腸胃能維持健康,睡眠自然安穩。
(引用自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15400)

《睡眠麻痺症》七月鬼門開 身心健康睡眠好 (台灣新生報2012-09-01)


《睡眠麻痺症》七月鬼門開 身心健康睡眠好
作者: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91日 上午12:12

前言︰
現在是農曆七月,也是俗稱的鬼月,無論電視節目、電影都出現不少靈異相關內容。有醫師指出,過去在這時節,可能有不少民眾在海邊、山裡發生意外,因此古人發展出鬼月概念,希望這段時間大家盡量不要去海邊、山裡,以免發生危險,這原本對社會是有正面的意義,但演變到現在,增加了許多禮俗、禁忌,更有不少人將焦點放在鬼故事、靈異傳說等,反而有點失去初衷。
在靈異經驗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看到鬼、鬼壓床等,但這些現象有時可能是疾病、睡眠障礙所造成。醫師提醒,如果這些狀況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最好能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看到一些奇怪的東西,或聽到過世親人在說話,很可能是神經性疾病所引起的幻覺、幻聽症狀。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鍾禎智提醒,腦中風高風險群、年長者更要注意,一旦突然出現幻覺、幻聽,要懷疑是急性腦中風發作引起,最好盡快去看神經內科門診,接受檢查,以爭取治療黃金時間。
譫妄症狀包括幻覺、昏睡、意識改變等。鍾禎智醫師指出,像腦中風急性發作、失智症、腦部腫瘤都可能引起幻覺、幻聽,而有些藥物、新陳代謝問題會使症狀更加重。
肝臟、腎臟功能異常、電解質不平衡、血糖升高、缺乏維生素B群、營養不均衡、發炎、感染、腦部腫瘤、藥物交互作用則容易造成急性譫妄症,患者不但有幻覺、幻聽,也可能出現急性意識混亂。甚至有不少住院患者、加護病房患者、年長患者曾產生急性譫妄症,部分患者表示,曾聽到、看到過世親人在說話,身邊親屬、照顧者因而飽受驚嚇。
以腦中風患者為例,中風位置若在視覺皮質區域,往往就會出現幻覺,但對患者來說,因為視覺影像過於真實,大多不會察覺是幻覺,旁人常以為患者撞鬼、撞邪。當急性腦中風患者開始有幻覺,臉歪嘴斜、單側手腳無力、說話說不清楚等其他腦中風症狀也會一下子通通跑出來,因此必須盡快接受治療,避免腦中風範圍擴大。
阿茲海默症這類失智症初期多為記憶力不好、忘東忘西,疾病發展到中、後期,才會逐漸出現幻覺。另外,像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也都可能產生幻覺症狀。
美國聖約瑟醫學中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失智症類型中,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再來就是路易氏體失智症,約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路易氏體失智症患者出現幻覺症狀,患者通常感覺確實看到一些複雜的人、事、物,幻覺是診斷路易氏體失智症重要診斷標準。研究人員認為,以幻覺做診斷標準,可幫助區分阿茲海默症與路易氏體失智症,區別診斷確診機率高達八成三。
至於巴金森氏症方面,最多大約有半數患者產生幻覺症狀。患者出現幻覺情況與路易氏體失智症差不多,患者可能看到人、動物等幻覺,比較不一樣地方在於症狀出現的病程時機點,巴金森氏症患者出現幻覺常合併動作症狀,出現時機多在認知能力下降之前,路易氏體失智症患者則相反。
醫師要診斷患者幻覺、幻聽症狀是否為神經內科疾病造成,會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瞄、腦部核磁共振攝影等檢查,幫助確診。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7%9D%A1%E7%9C%A0%E9%BA%BB%E7%97%BA%E7%97%87-%E4%B8%83%E6%9C%88%E9%AC%BC%E9%96%80%E9%96%8B-%E8%BA%AB%E5%BF%83%E5%81%A5%E5%BA%B7%E7%9D%A1%E7%9C%A0%E5%A5%BD-16124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