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寶寶聽力篩檢 有障礙可及早治療


媽咪,為什麼我聽不到妳說「愛我」!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政佑最常用這句話提醒家長,及早為自己的小寶寶做聽力篩檢,也獲得很多迴響。那多早可以也應該做篩檢,答案是出生後還未抱回家前就可以了。

現在的新生兒都會做很多先天疾病的篩檢,像最常見的代謝、甲狀腺、血液疾病等,其發生機率都在萬分之一以下;但發生率高達千分之一到三的先天性聽障,卻不在新生兒篩檢項目之列。且根據國外統計,約有50%的先天性聽障兒童沒有早產或其他神經發展異常等外顯症狀,如果只針對高危險群新生兒做選擇性聽力篩檢,這些病童很容易就被遺漏。

林政佑並表示,國外研究也發現,如果未能在出生6個月內接受治療,小朋友的智商與語言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美國新生兒聽力協會(JCIH)在十幾年前就建議,所有聽障兒應在出生後3個月內被診斷出來,且需在6個月大前接受聽能復健。

先天性聽障會影響孩童語言、學習、社交、性格方面的發展,林政佑說,從出生至5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前6個月時的聽力已證明對語言的正常發展非常重要,如果聽障未在3歲前矯正,將造成永久性中樞聽覺系統發展異常。

林政佑指出,美國在2002年已有65%的醫院為新生兒做聽力篩檢,有69%的小朋友接受檢查,去年開始全面實施;而台灣在2002年區域級以上醫院只有26.3%的醫院在做,執行的人數只有10%左右,與美國的差距相當大。以目前社會少子化的現象,重質是必要的;而要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是唯一途徑。

林政佑說,目前台南市立醫院負責服務台南地區及一部分高雄地區,從與婦產科醫院診所合作著手,在生產後平均留院三天的時間內為新生兒做聽力篩檢。

因為新生兒不會表達,聽力篩檢是實施耳聲傳射(OAE)的儀器檢測;林政佑說,當檢測聽得到就沒問題,如果測出有聽力障礙,還得再一次檢測確認,最後則是滿月後再到醫院做腦波來確認診斷。

最後確定聽障,可以視情況配戴助聽器或是安裝人工電子耳,讓小朋友及早接受聲音的刺激,並結合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提供口語治療的協助,幫助先天性聽障小朋友的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