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狀態聽覺誘發反應檢查法
( Steady-State Evoked Potential,簡稱SSEP)
一般而言,主觀的行為聽力檢查常會因為嬰幼兒年齡太小的關係無法轉頭找尋聲源或沒辦法配合檢查,而無法得到一個可信的聽力閾值,故嬰幼兒常需要做客觀性的聽力檢查來確立診斷,嬰幼兒最常用的客觀性聽力檢查是診斷式聽性腦幹檢查(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簡稱ABR),然而因聽性腦幹檢查只能預估出2-4K的平均聽力閾值,而無法測得0.5k-1.5k Hz 以下的頻率,但大部分的聽障兒或多或少保有低頻率的殘餘聽力,假如能夠儘早準確測得這些剩餘聽力,對日後助聽器的選配和聽語復健,都有極大的幫助,且聽性腦幹檢查最大的刺激音小100dB,所以若聽力閾值大於100dB的聽損患者就無法準確的測出其聽力閾值,另外聽性腦幹檢查不能提供各頻率的聽力損失程度,故臨床應用上仍有其限制。近年來有另一種比較新且有效的客觀性生理聽力檢查稱為穩定狀態聽性誘發反應 (Steady State Evoke Potential System,SSEP,又稱為ASSR)是一種具有頻率特異性的客觀性電生理聽力檢查,與聽性腦幹檢查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刺激純音是連續的,不會有短暫爆裂聲和滴答聲並有的音譜扭曲問題,所以較具有頻率特異性,較能測得各個音頻的聽力閾值,有助於嬰幼兒早期選配助聽器。
穩定狀態聽性誘發反應使用的刺激音乃是帶有調幅或加上調頻之純音所誘發。當此種刺激音的刺激速率,足以造成短暫反應電位重疊時,就產生此反應電位。其刺激音與純音聽力查的刺激音接近,可在不同頻率下測其誘發電位,在聽力學應用上,基本的刺激頻率設在平常純音聽力檢查的500, 1000, 2000,及4000Hz,調幅頻率以設在75-110Hz為佳,尤於在此調幅頻率誘發反應比較不會受睡眠的影響,並且可以從嬰兒記錄到可靠的反應,檢查時要先讓孩子睡著,接著貼電極片,電極放置位置與聽性腦幹檢查相同,皆為額頭及兩側耳後乳突或耳垂處。施測者以持續且規律的調幅(AM)及調頻(FM)訊號做為刺激音,在受測者的頭皮記錄所誘發的同步電位反應,再從所記錄到的腦電圖中,萃取出反應,並將檢測結果轉換成純音聽力圖。此刺激音起始的音量從60dB HL開始,每次增加10dB,直到有明顯的相位反應產生,如果有反應則減少5dB,直到無反應。估計每個個案每耳各四個頻率,約需45-60分鐘。穩定狀態聽性誘發反應,在臨床上最常應用在粗估兩耳的聽力、嬰幼兒早期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及決定是否植入人工電子耳,但應用時仍有需注意的事項,因根據統計對於正常聽力耳跟輕度聽力損失耳,穩定狀態聽性誘發反應所預估的聽閾常劣於實際的聽力,至於重度至極重度的聽損所預估的聽力與實際的聽力誤差則相當的小,故輕中度的聽損患者並不建議使用。
其實每一種檢查工具在執行上都有其優缺點,故臨床上,並不會只靠單一種檢查工具就確定診斷,而是需靠配合各種有關的聽力檢查工具來做最後綜合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