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標準化個案管理與持續追蹤、有效落實新生兒聽力篩檢


目前已知早期診斷與早期介入療育,能夠避免孩童因其聽力受損而造成後續的語言發展遲緩。國內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檢至今將近10年,有越來越多醫療院所提供聽篩服務,但研究顯示大多數醫院在執行聽篩服務時,只注重在出院前篩檢部份,對於篩檢後的複診、聽力評估與介入等階段,較無追蹤管理,如此可能無法落實早期診斷與早期介入的原意。

  為了提升國內新生兒聽篩的普及率,以及提高醫療院所的聽篩服務品質,近幾年國民健康局委託成大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台南市立醫院,以區域性合作模式,與南台灣六大縣市共30家婦產科診所共同配合,由醫院提供專業設備與訓練完整的聽篩人員,配合周詳的個案管理系統,為基層醫療院所之新生嬰兒提供最佳的聽篩服務。

  所謂「標準化個案管理」是指為每位嬰兒執行聽篩之後,均在一週內寄送結果報告給家長,對於未通過聽篩的個案,以電訪方式提醒家長攜帶幼兒回大型醫院耳鼻喉科複檢,及後續的聽能評估。當確立孩童患有聽障,隨即提供療育單位的資料給予轉介。

  整個聽篩流程中最容易被忽視,但是為最重要之處包括,主動要求複檢,並隨時掌控個案的聽力評估現況,直到轉介至合作的專業療育單位。

  根據這些年的合作經驗顯示,透過區域性的醫療合作,可以幫助更多在婦產科診所出生的嬰兒接受聽力健康檢查。針對已提供聽篩服務的醫療院所,如果能配合標準化的個案管理,持續追蹤疑似聽障個案,可以讓先天性聽障兒的確定診斷年齡提早,進而促使接受介入治療的年齡也隨著提早,我們始終相信這樣的實質幫助才是父母親願意自費接受聽篩的最大期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