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熬夜不忌口 容易眩暈症
署立台南醫院耳鼻喉科林政佑主治醫師
記者郭美杏/南市報導
農曆春節連續假期開始,這段期間人與人接觸機會明顯增加,加上一波波寒流來襲,日夜溫差大,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肆虐的高峰期之外,眩暈症也是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政佑說,民眾在春節期間的生活作息容易被干擾,甚至有人熬夜打麻將、聊天,加上大魚大肉、辛辣刺激食物,都可能是眩暈症的誘發因子,尤其曾罹患梅尼爾氏症的民眾,更須小心眩暈症復發。
「眩暈症」( Vertigo)是人體失去平衡,即是視覺、本體感覺、前庭感覺三大系統不協調,或任一個系統發生問題,通常眩暈症都是「前庭感覺系統」異常所致,包括內耳與大腦、小腦、腦幹的中樞部分。病患常主訴周圍景物繞著自己轉或自覺旋轉,致使病患不敢移動,不敢睜眼,並且伴隨惡心、嘔吐的症狀。
一般而言,眩暈症分為中樞型、周邊型:前者屬於腦部病變,後者歸類為內耳病變。臨床上常見造成眩暈的疾病可分五大類,分別是梅尼爾氏症、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前庭神經炎、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與偏頭痛引發的頭暈症。
林政佑指出,梅尼爾氏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眩暈症,致病原因不明,目前已知內耳耳蝸部位積水是主要病徵,會造成腫脹、壓迫聽覺細胞,導致聽覺障礙,也會使人感覺耳脹,並且刺激內耳毛細胞不正常放電,造成平衡中樞傳入訊號出現狀況,因而出現一陣陣的反覆發作性眩暈、單側波動性聽力障礙、耳鳴或耳悶塞感,還常合併惡心、嘔吐、盜汗等。
每次發作會持續數小時,臨床幾乎每二、三個月就會發作一次,發作期間都會有耳脹感覺,而且聽力變差,當眩暈感過後,又會回復正常,眩暈症反覆發作一段時間後,聽力即會慢慢退化。
梅尼爾氏症急性發作時,是採取藥物治療,除了控制平衡功能,減輕患者惡心、嘔吐的感覺之外,也會使用利尿劑來降低患者體內的水分,改善內淋巴水分過多現象,故病患此時也不宜食用太鹹的食物,主要是鹽分與高血壓一樣,會使身體累積更多的水分,同時,患者最好平躺臥床休息一段時間。
然而,梅尼爾氏症是容易復發的眩暈症,因此林政佑提醒,為避免眩暈症復發,首先應該避免感冒、疲累或情緒過於激動,以免導致身體抵抗力變差,進而刺激內耳乎衡器官而引發眩暈;其次,從事輕度運動,可以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另外,日常作息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生活飲食上避免菸酒、咖啡等刺激性物質,以免造成血管收縮;另外,有些藥物會引起內耳方面的問題,例如鏈黴菌會被壞聽覺神經、平衡器官,若平日就平衡不良的人,因其他疾病在醫院進行手術時,也應主動告知醫師注意用藥問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眩暈症也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的「前兆」,如果中老年人又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病症,即是中風高危險群,因此當親朋好友出現眩暈症,又伴隨口齒不清、複視、步態不穩等症狀,就應該儘早做進一步檢查,以避免中風。
最後,林政佑也呼籲,民眾春節期間不宜熬夜、長期勞累或精神緊張疲乏,儘可能維持規律作息、輕鬆愉快心情,少接觸菸酒、咖啡與巧克力、乳酪、醃漬品,避免高醣分飲食,並控制鹽分攝取量,才能減少惱人的眩暈症發生,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假期。